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链协同发展

关于实施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程的意见

August.13
青政〔2016〕41号

关于实施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程的意见

青政〔201641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结合我省发展实际,在工业领域推进以“强创新、去产能、上技改、降成本、防风险”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办法促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培育新动能,实现全省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引,按照国家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书记骆惠宁、省长郝鹏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指示要求,以提升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创新驱动,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推进工业企业降本增效和重点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着力增加有效供给,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以改革创新为着力点,结构优化为关键,全力化解资源、能源、环境等约束,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培育工业稳增长的新动能。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循环经济新水平。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注重从供需两端发力,着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推进产业集聚循环发展,巩固和提升区域大循环、产业中循环和企业小循环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循环经济新水平。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注重从供需两端发力,着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推进产业集聚循环发展,巩固和提升区域大循环、产业中循环和企业小循环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创工业发展新动力。围绕落实《中国制造2025》,启动实施工业“4322”工程。着力推进4个千亿元产业,实施300项重点工业项目,抓好200项技术改造和创新攻坚项目,提升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加速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辟两化融合新局面。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推进工业生产信息化、智能化,促进工业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在企业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推动基于互联网的应用模式、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拓展网络经济发展空间。

(三)主要目标。按照“一年破局、两年稳定、三年提升”的进度要求,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省级技术中心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3%,累计完成技术改造项目600项。“僵尸”企业实现分类妥善处置。完成50万吨钢铁、276万吨煤炭压减目标。淘汰各类落后产能225万吨。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企业综合成本比2015年下降4%以上。18户省属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力争达到国内平均水平,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达到101%。工业经济增速稳定在西北前列,在全国的排名位次逐年提升。

二、重点工作任务

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制约工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构建工业发展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模式,有效促进全省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一)持之以恒强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业态创新,创造新的有效供给,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一是以制度创新营造环境。进一步完善创新科研激励、成果转化、企业融资、人才引进、两化融合等制度,健全产学研用创新体系,优化要素配置制度,使生产要素向创新领域集中。二是以技术创新带动升级。实施“百项创新攻坚工程”,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打造锂电、新材料、光伏光热和盐湖资源综合利用4个千亿产业。三是以业态创新转换动力。创新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建设,通过财税扶持、产业引导基金等措施,培育成长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经济发展。四是以质量品牌塑造优势。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追求卓越品质,在盐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特色生物医药产业等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青海名牌。

(二)积极稳妥去产能。围绕化解过剩产能、出清“僵尸”企业等重点领域。一是重组一批。鼓励市场化的兼并重组,发挥差别化政策的引导作用,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度过难关、焕发生机。二是出清一批。做好摸底调查,对丧失自我修复与发展能力、必须依赖非市场因素生存的企业,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行政手段,通过一次性关停退出,实现市场出清。三是淘汰一批。通过提高技术门槛和淘汰标准,对技改后主要技术指标不达标的生产设备予以淘汰。加快淘汰一批规模小、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为发展先进产能腾出空间。四是严控增量。对过剩行业不再核准备案新增产能,确需新建的,必须按等量减量置换原则办理。

(三)突出重点上技改。注重“上技改”与推进老旧工业区升级改造相结合,通过实施“百项改造提升工程”项目,推进以传统产业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工作。注重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水平,加快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融合,打造传统特色产业竞争新优势。强化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加大国内外先进技术装备引进应用力度,加快对现有低端的生产装备、工艺进行升级改造,促进电解铝、钢铁、铁合金、水泥、玻璃等行业向高质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发展。

(四)多措并举降成本。研究出台降低企业综合成本的系列政策,并积极向国家反映和争取有关减税降费政策。一是减轻税费负担。全面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实施企业收费清单管理模式。落实现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降低费率政策,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费率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合并实施医疗、生育保险政策。二是降低要素成本。持续推进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落实工业用气市场化改革政策,实行铁路 “一口价”等政策,加大公路通行费优惠力度,降低企业用电、用气及物流成本。三是降低融资成本。推动金融机构开展循环贷款、滚动贷款,继续扩大续贷政策适用主体范围进一步加大违规收费清理规范和督查处罚力度,严格规范服务收费,禁止收费质价不符和无服务的乱收费持续创新融资工具、优化融资方案、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为企提供财务顾问服务,推动企业综合采取公开上市、股份增发、股权转让、债券发行等方式,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减少企业高息“过桥”融资成本,合理设定中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期限。切实发挥好省信保集团等政策性担保公司作用,降低融资综合成本。综合运用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后补助、项目贷款贴息等政策,降低企业财务费用。四是强化内部管理。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做好内部降本增效工作,加强生产营销管理使库存保持在合理区间,加强技术改造降低能耗物耗,通过全面成本管理和控制,促进企业效益提高。

(五)综合施策防风险。支持国有企业降低企业负债率,防范和化解风险。一是开展脱困增效。实施重点企业改革脱困增效工程,对西宁特钢、西矿集团、盐湖集团等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定向增发、资产证券化、引进战略投资、剥离非主业资产、不良资产处置等,加大企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降低企业负债率,增强企业盈利能力,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二是优化资产结构。推进省属出资企业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试点,研究设立省资产管理公司,设立工业产业发展基金。加强兼并重组,做好对“僵尸”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处置,优化国有资本结构。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探索国有资本多元化运营有效模式。三是稳妥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坚持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依法依规,鼓励企业依托现有场地、设施、技术,开辟新的就业岗位,内部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加大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创业指导、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力度。对符合政策条件的人员可实行内部退养;对确实难以市场就业的大龄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帮扶。

三、保障措施

建立有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环境,强化改革措施落地,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业领域结构性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省工业领域结构性改革工作,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科技、国土、环保、金融等部门和各市州、园区的沟通衔接,及时解决重大问题,推进改革政策措施落实,强化服务保障。细化五个具体实施方案的目标责任,明确工作进度,确保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如期完成。

(二)加大财政金融支持。认真贯彻落实人行西宁中心支行、省金融办等九部门《关于金融支持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意见》,积极推进政府资金与信贷、债券、基金、保险等相结合的多种融资组合,有效扩大社会投资。充分发挥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循环经济发展基金、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作用,稳步推进债转股,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加大金融与非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力度,有效降低省属出资企业资产负债率,防范债务风险。

(三)强化科技支撑。实施人才集聚、提升和使用工程,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开拓精神、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高水平企业经营管理者和技术人才。建立健全“政产学研用金介”协同创新体系,通过政策引导,加大对自主创新工作的引导和激励,支持企业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合作,依托重大科技专项等计划,联动支持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加大技术创新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四)开展惠企行动。选派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深入重点监测的工业企业和18户省属出资企业,听取意见、宣传政策、梳理问题,建立帮扶企业工作台账,完善“亲商暖商”、“马上就办”机制,帮助企业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督促各市、州、县和各工业园区按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安排干部联点帮扶重点企业,台账化解决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各类突出问题,着力构建覆盖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常态化推进的入企服务工作格局。

(五)强化督促执行。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省政府督查室,不定期开展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督促检查,强化跟踪问效,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工作不配合的部门和人员,要严肃问责,确保改革各项举措有布置、有督促,见行动、求实效。同时,积极开展成效评估,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资源,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报道改革成效、经验以及相关部门支持改革的有效做法,着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良好氛围。

本意见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解释。本意见自20165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81231日。

附件:1.青海省工业企业“强创新”实施方案

2.青海省工业企业“去产能”实施方案

3.青海省工业企业“上技改”实施方案

4.青海省工业企业“降成本”实施方案

5.青海省工业企业“防风险”实施方案

青海省人民政府

2016510

附件1

青海省工业企业“强创新”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我省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有序开展工业企业“强创新”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通过“强创新”,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加速推进和实现全省工业经济发展动力“换档升级”和研发能力全面提升,为全省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强大支撑。

具体目标:三年内每年组织实施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全面提升行业持续创新发展能力为目标的技术创新项目200项,累计组织实施项目600项;每年完成技术创新投入100亿元以上。三年累计新增创新成果和技术转化150项。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保持在3%以上。

2016年,组织实施技术创新项目200项,完成技术创新投入100亿元。取得创新成果和技术转化50项。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以上。

二、重点工作

(一)全面实施“百项创新攻坚工程”项目。在“十二五”期间实施100项重大技术进步和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基础上,滚动实施“百项创新攻坚工程”项目,全面提高传统产业技术装备水平,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使新兴产业成为带动全省工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构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千亿元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锂电、光伏光热、新材料等产业集群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以新能源、新材料、盐湖化工、有色金属、生物制药、轻工纺织、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为重点,组织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主导产品,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为我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三)实施“重点产业科技创新工程”。围绕基于青海特色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以及仍具有优势的传统产业,聚焦产业升级和链条延伸与拓展,引导组织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实施“重点产业科技创新工程”,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的支撑引领作用。

(四)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优化创新链上下游与产业链间的创新资源配置,共同组建技术创新平台,使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在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五)推进产学研用金介协同创新。统筹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各类社会科研资源,与企业需求相结合,通过推进资本、金融、技术、人才、设备设施、成果共享,建立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机制,实现技术、业态和商业模式协同创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与社会资源的互动、交流与对接,不断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组织机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六)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围绕节能环保、信息应用等领域,重点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以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和实现绿色发展为目标,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为突破口,以激发社会创新、促进大众创业为主线,以大数据为支撑,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培育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消费、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和信息应用新产业、新业态。

(七)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建设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为目标,以构建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着力点,有效整合资源,落实政策,完善服务,为创新创业营造良好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八)大力推进质量品牌建设。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保持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产业技术进步和发展壮大,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转型升级为目标,大力支持和推进企业制定和采用先进标准,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打造具有我省特色的行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附表:2016年工业企业“强创新”重点项目表


附表

2016年工业企业“强创新”重点项目表

单位:万元

序号

企业名称

项目名称

研究及创新点

总投资

2016
计划投入

完成时间

总计50

3816132

525457

1

青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动力磷酸铁锂电池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先进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设计研究与开发,建立一条日均产能为5000 120Ah 磷酸铁锂型高自动化动力电池生产线

20857

10000

2017

2

青海三工镁业有限公司

耐蚀、减振、抗疲劳镁合金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研究镁合金中各组分最优浓度的确定、提高镁合金耐腐蚀性能、提高镁合金减震性能、提高镁合金疲劳性能的途径。

1401

700

2017

3

青海中科捷鑫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西台吉乃尔盐湖萃取法制取万吨级电池级碳酸锂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

建设年产1万吨超细电池级碳酸锂及1万吨硼酸联产示范工程装置1套;2、建立化工模拟工艺软件包及关键工艺参数软测量和先进过程控制软件包等成套技术工艺包;3、构建万吨级智能化实验平台和流程仿真模拟系统;4、制定高纯氯化锂、电池级碳酸锂等产品的企业标准

28000

5000

2017

4

青海铸玛蓝宝石晶体有限公司

蓝宝石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开展蓝宝石用高纯氧化铝工艺研究,135公斤级蓝宝石晶炉试制及蓝宝石切条机试制

25000

5500

2017

5

青海桥头铝电股份有限公司

罐车材料用大规格5083合金扁锭生产工艺技术研究开发

开展5083合金扁锭生产最佳固液比研究,建设年产1.5 万吨5083 铝合金扁锭生产线1

3629

1500

2017

6

青海国鑫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军工用航天航空复杂结构铝合金导轨型材研发及产业化

开展复杂型材挤压工模具设计及精细化处理、复杂导轨型材挤压工艺研究、复杂型材在线热处理工艺的等研究

研制出2种导轨型材,形成1条生产示范线

2330

1000

2018

7

青海富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青海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高寒地区聚丙烯高强土工布研发及产业化

研究各种聚丙烯高强土工布在高原地区的应用特点和优势、青藏高原地区聚丙烯高强土工布的产业化和规范,制定青藏高原地区聚丙烯高强土工布应用的新程序、新标准,形成年产2000 吨特种聚丙烯高强土工布生产线1

1470

750

2017

8

青海西部矿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理工大学、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锡铁山分公司

复杂铅锌硫化矿高效清洁分选与综合回收关键技术集成

开展复杂铅锌硫化矿工艺矿物学、复杂铅锌硫化矿浮选新药剂的研制,建成年处理量220 万吨/年的复杂铅锌硫化矿高效清洁分选与综合回收关键技术集成及产业示范生产线2 (其中锡铁山铅锌矿形成示范工程生产线150 万吨/年,西部矿业集团的限公司下属矿山四川省会东铅锌矿70 万吨/)

1200

600

2017

9

阳光能源(青海)有限公司

N型高效晶体硅技术研究与推广

研究出符合市场需要的新产品N型高效单晶硅片、新的掺杂工艺的研究、N型晶体生长的工艺参数进行DOE交差实验设计研究

1600

800

2017

10

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

热耦合精馏提纯节能

研究适用于多晶硅生产中冷氢化料提纯工序的热耦合精馏方案和精馏塔高效规整填料技术,在公司一期、二期提纯工艺和设备的基础上开发低能耗热耦精馏提纯工艺,设计出一套满足公司三期产能 7000 吨多晶硅生产项目的高效、节能热耦精馏提纯系统

14444

7400

2017

11

中电投西安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西宁分公司

NIBC电池关键工艺技术研究

开展不同钝化层材料对IBC电池正面钝化效果的技术研究,并确定最佳的钝化层材料结构及其生长方法;研究不同质量N 型硅基底(主要体现在其本体少子寿命不同和电阻率)对IBC 电池效率的影响,为在量产阶段选择合适的硅片供应提供依据;从理论数值模拟和实验两方面入手,设计优化IBC 电池的背结图案;采用光刻技术打通IBC 电池生产工艺流程,摸索适合工业量产工艺解决方案,建成100兆瓦NIBC电池生产线

1500

8000

2017

12

青海恒信融锂业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西台吉乃尔湖膜法制备电池级碳酸锂的研究及产业化示范

开展基于镁锂硫酸盐晶体形态及密度和溶解度差异的镁锂分离工艺,开发盐湖卤水中深层分离专有技术,建设年产1万吨以上的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线1条,形成一整套以盐湖锂资源为原料生产电池级碳酸锂的产业化技术及关键核心国产化设备,制定电池级碳酸锂产品企业标准,以及电池级碳酸锂产品在锂电池正极材料中应用技术标准

41015

21000

2017

13

青海绿草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用宽温程电解液及电池模块的研究与开发

开展复合电解质锂盐对宽温程电解液性能的影响、四元溶剂对宽温程电解液性能的影响研究,制备百公斤级宽温程电解液及高低温镁基锂电电池模块研究

1600

850

2018

14

青海科创铝业有限公司

航空排放系统精密模具新产品研究与开发

开展模具的设计研究、模具制造技术研究、模具的安装调试、排放系统构件的生产技术研究。建立一条年产能规模1000KPCS生产线

1500

750

2017

15

青海康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工商大学

微生物技术升级枸杞副产物资源化利用与示范

发酵枸杞枝叶和渣粕菌株的筛选、发酵枸杞枝叶、渣粕饲料化工艺等研究,建设年处理500吨枸杞枝叶和200吨枸杞渣粕发酵中试生产线各1

1212

6100

2018

16

青海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北科技学院

“互联网+”智慧矿山安全监管可靠保障机制研究及应用示范

开展鱼卡煤矿井下无线通信系统,及信息管控平台研究,井下瓦斯、一氧化碳等环境因子动态监测和预警技术参数研究,井下人员三维定位和动态监管技术研究,建成矿井环境预警,人员定位,应急处理为一体的矿山防灾减灾综合信息管控示范平台

900

110

2018

17

青海中利光纤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预制棒及拉丝项目

开展利用四氯化硅利用技术研究,建设年产1000吨光纤预制棒、3250万芯公里光纤生产线(二期200吨)

300000

15000

2020

18

青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储能电池项目

开展高性能锂电池研究,建设年产1.5GWH储能电池生产线。

190000

40000

201612

19

青海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碳化硅晶片及外延片项目

开展电子级碳化硅晶生产技术研究,引进碳化硅炉20台套、8条外延片生产线,年产碳化硅晶片5万片、外延片2万片

33000

15000

2017

20

青海盐湖镁业有限公司

金属镁一体化项目

年产10万吨金属镁、100万吨甲醇、100万吨MTO制烯烃、16万吨聚丙烯、80万吨PVC100万吨纯碱、240万吨焦炭、400万吨选煤、80万吨电石、30万吨钾碱装置及配套2400T/H+320MW的供热中心及公辅设施

2899000

260000

201610

21

青海燧源工程技术

有限公司

低阶煤多级清洁分离利用新工艺工业性试验项目

在调研国内外低阶粉煤利用工艺技术现状和大量的实验室数据基础上,深入研究国内外各种低阶粉煤干馏传热方式和粉煤干馏工艺设备及低温干馏煤气净化回收工艺,对粉煤干燥和干馏、干熄焦、化产净化回收及环形炉的传热效率、除尘、脱水及产能,回转式熄焦筒的产能和能耗,油洗化产回收的除尘分离效率等进行工业试验验证,同时按照国标对工业试验产出的半焦、干馏煤气、低温煤焦油进行生产调试,形成低温干馏产能为100万吨/年的工艺包。试验装置产能15/小时。

10438

10000

2017

22

青海义海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甲醇蛋白联产酶制剂项目

开展甲醇蛋白产业化技术研究,建设生产车间及年产1万吨甲醇蛋白和1万吨酶制剂生产线。

117400

50000

2017

23

青海晶煜晶体有限公司

蓝宝石晶体项目

建设生产车间及一期60台蓝宝石炉晶体生产线。

35000

15000

2017

24

青海安第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藜麦秸秆微生物前处理工艺及综合利用项目

对藜麦秸秆进行微生物处理,开发并优化藜麦秸秆预处理工艺,筛选利用藜麦秸秆高效生产的复合菌系,评估其发酵特性,建设藜麦秸秆及加工残渣发酵生产线1条,形成年处理3000吨藜麦秸秆肥料生产能力,年产活性饲料营养添加液1000吨,颗粒化饲料原料2000吨。

5000

4000

2018

25

青海央宗药业有限公司

降糖新药开发生产项目

开展降糖新药研究,建设年产20吨梓醇产品生产线。

10000

4000

2017

26

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分公司

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电子级多晶硅材料研发项目

依托已建成的3000/年多晶硅生产装置,进行电子级多晶硅材料生产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满足40nm集成电路用12英寸硅单晶产品要求。主要有:尾气回收工艺、提高循环氢气纯度、还原炉内件对多晶硅产品质量的影响、完善分析检测手段等。

900

600

201612

27

中电投西安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西宁分公司

单晶硅片薄片化研究项目

通过对不同特性金刚线对切割薄片的影响、高质量单晶硅薄片制造、适用于单晶硅薄片的工装夹具的研究,设计出适用于单晶硅薄片切割工艺的金刚线和工装夹具,确定单晶硅棒粘接材料和薄片加工主要工艺参数,切割出150微米片厚M2单晶硅片。

100

100

201612

28

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

流化床高纯颗粒硅研发项目

项目采用先进的流化床颗粒对晶硅法,具有还原电耗低,细粉沉积少,二氧硅烷反应完全,颗粒多晶硅产品质量优等特点。

3947

1247

210612

29

青海天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光伏方阵多性能移动检测平台的开发项目

与陕西众森电能科技有限公司和西安理工大学合作,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组件I-V特性和热斑检测技术,自主研发在光伏电站现场自然光、不拆卸组件的条件下,可直接在建成的光伏方阵上直接进行晶体硅电池组件隐性缺陷检测的设备,并自主研发将I-V电性能、热斑及隐裂检测集成一体的组件多性能移动检测平台。开展现场检测服务。

600

600

20173

30

阳光能源(青海)有限公司

太阳能单晶棒高温纯化工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

项目通过对单晶棒进行热处理可以使得单晶棒的氧施主汇到间隙氧状态,消除氧施主对电阻率测试的影响,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单晶棒的氧施主效应导致电阻率不真实的缺陷。

550

220

20168

31

青海中利光纤技术有限公司

G652.D单模光纤预制棒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本项目在引进美国ASI光纤预制棒专利技术基础上,通过内部研究人员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发出适合于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大规模生产单模光纤预制棒G652.D关键工艺技术,并在高海拔地区对单模光纤预制棒G652.D进行产业化。

3000

19000

201612

32

青海金阳光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530VF化成箔高比容工艺技术研发应用项目

本项目在目前的B型机上对原有的设备进行了改造。增加了两个处理槽,在预处理的处理时间及处理方式做了调整,电解槽的化学工艺做了大量的调整,在原有的工艺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改良。

7200

300

20162

33

青海电子材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年产3500吨电动车锂电池用电解铜箔改造项目

项目主要利用现有工厂和一车间18台生箔机、3台分切机及其附属设备等设施进行升级改造,计划建成年产3500吨的电动车锂电池用电解铜箔生产线。

3000

400

20162

34

青海泰丰先行锂能科技有限公司

高安全长寿命动力电池三元材料技术开发

高安全长寿命动力电池三元材料技术开发

1000

950

201612

35

青海圣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年产1500吨精细氧化陶瓷用高纯超细氧化铝粉技术开发项目

引进设备建设年产1500吨精细氧化铝陶瓷用高纯超细氧化铝粉技术开发项目

3500

1300

2017

36

青海万加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

钇稳定二氧化锆粉体制备技术研发项目

钇稳定顶二氧化锆粉体制备技术研发项目

580

580

201612

37

青海绿草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高低温镁基(锂电)电池模块开发项目

高低温镁基(锂电)电池模块开发项目

1790

1750

201612

38

格尔木同兴盐化有限公司

利用镁卤晶制取高纯氯化镁技术研究

利用自有专利技术,与青海省化工设计研究院合作,以镁卤晶为原料,在含有环六亚甲基四胺的氨饱和的甲醇溶液中反应制备六氨合氯化镁,经煅烧生成无水氯化镁,产品纯度大于99.9%,氧化镁小于0.03%。有机溶剂回用率大于95%,氨循环利用率大于90%,氯化氨循环利用率大于90%,完成中试线建设

2300

800

201610

39

青海中科捷鑫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年产千吨级高纯氯化锂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

以提钾副产老卤为原料,采用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萃取法技术,生产高纯氯化锂产品,副产高纯硼酸。形成年产1000吨产能。

5442

300

20166

40

青海三工镁业有限公司

4N\5N级高纯镁升华提纯研究生产示范线

项目拟采用国内先进的真空升华生产设备、全密闭环境保护设备及产品质量检测控制设备,通过自主研发建成最高5N级高纯镁的提纯生产能力,项目预计建成年产100吨高纯镁生产线。

2800

800

201812

41

青海聚能钛业有限公司

新型耐650℃以上高温钛合金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项目

通过对耐650℃以上钛合金材料的研究、设计及相关试验和产品检测,并以此为依据,建耐高温(650℃以上)生产线一条(包括达到年产100-300吨的中试生产线一条),并最终达到年产1000吨耐高温(650℃以上)钛合金产品生产能力的产业化目标。

15000

3000

20187

42

青海百河铝业有限责任公司

铝电解槽用阳极优化综合研究与推广应用项目

240KA预焙阳极电解槽为试验槽,采用先进的超高阳极炭块设计理念,通过对阳极炭块结构的创新、该咋,在不改变现有电解槽结构的情况下,使用加高阳极,将阳极炭块由600mm提高至700mm

1316

440

2016-2017

43

青海百通高纯材料开发有限公司

14000KVA矿热炉开发生产高纯硅铁的工艺技术

214000KVA矿热炉生产钛小于90ppm、碳小于90ppm、钒小于90ppm及硼小于50ppm的特技高纯硅铁,年产能预计2.4万吨,产品的年收益约1100万元

651

350

2016-2017

44

青海鲁丰鑫恒铝材有限公司

铸轧铝板带超声波除气净化及晶粒细化装置项目

研制适合铸轧连续生产的铸轧铝板带超声波除气净化及晶粒化装置

1000

300

20167

45

青海华鼎重型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车轴的双主轴三孔加工中心

三孔钻双主轴车轴加工中心是铁路机车、车辆滚动轴承用车轴零件端面单孔加工的专用机床。本机床采用左右对称结构形式,分别由床身、左右十字滑台、左右主轴箱、左右定心装置、工件夹紧装置、液压系统、防护排屑装置、控制系统、上下料装置等部分组成,可以完成一次定位装夹自动高效地完成车辆轴(半精光轴)两端同时钻孔、扩孔(铰孔)、倒角、攻丝的加工自动循环。车轴两端轴端螺纹孔可同时加工,也可分别单独加工。

660

660

201612

46

青海洁神环境能源产业有限公司

年产200JS-BC高效节能污水处理设备引进与推广和产业化项目

公司生产的JS-BC污水处理装置,是从日本引进的AT-BC系统污水处理装置技术、图纸后,经公司研发部开展技术研究、创新并申报国内发明专利基础上开展国产化批量生产制造。本装置采用独特的生物处理装置和技术,属全国独创的战略性创新产品。

9000

6000

201612

47

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

超级热作模具用钢CJH13开发项目

通过对CJH13钢化学成分的优化设计,对保护气氛电渣炉重熔技术、墩拔技术或三向锻造技术、锻后快速冷却技术、微合金化技术开展研究,开发生产超级模具用钢CJH13钢,制定产品标准,年产2000吨。

1000

800

201610

48

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超声波低耗水染色技术产业化应用项目

对公司现有11台喷染设备进行改造,实现毛纱在漂洗、着色工序中超声波介入,提升毛纱上染率,降低染料、水消耗。降低耗水35%以上,清洁率提高18%以上。

580

200

20169

49

青海晶珠藏药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芎香通脉(滴)丸高新技术产品创新项目

扩建生产车间和分析、分离室,购置设备仪器,通过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从丹参、川芎、肉豆蔻、诃子中提取有效成分,利用β-环糊精包含技术包合麝香,和超微粉碎冰片、苏合香经溶合生产芎香通脉滴丸。年产350万盒。

2050

1200

201612

50

青海康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生物法制备高活性枸杞多糖及产品开发项目

采用发酵工程技术,建立微生物法提取枸杞多糖的50L发酵工艺,下游的分离工艺,扩大中试研究,微生物法提取的枸杞多糖抗氧化能力评价及功能产品开发,建立生产线一条。枸杞多糖产品含量达到50%以上,提取率达到70%以上,提取物抗氧化能力提高20%以上,开发终端功能产品46种,申请发明专利23项,成果23项,建立年处理1000吨生产线一条。

670

500

201612



附件2

青海省工业企业“去产能”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稳妥开展重点行业“去产能”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通过“去产能”,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持续优化供给结构,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活力。

具体目标:三年内全省31户“僵尸”企业处置工作全面完成,企业发展活力、控制力、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力争提前完成退出钢铁产能50万吨、煤炭产能276万吨的压减目标,重点行业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加快淘汰进程,争取淘汰水泥落后产能180万吨、铁合金30万吨、电石5万吨、碳化硅10万吨,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取得实质成效。

2016年,全省31户“僵尸”企业处置工作稳步推进;完成西宁特钢50万吨粗钢产能停产封存和青海煤业公司鱼卡煤矿等3处煤矿15万吨煤炭产能关闭退出工作;淘汰铁合金、碳化硅、电石等落后产能15万吨。

二、重点工作

(一)积极化解过剩产能。着眼于推动钢铁、煤炭、电解铝、水泥、铁合金等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法制办法,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标本兼治,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1.严控新增产能。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青政〔201410号)要求,加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管理,各级项目管理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核准备案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并不予办理用地预审、用地审批、土地供应、能评、环评审批、生产许可和新增授信支持等相关业务。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关于印发对钢铁、电解铝、船舶行业违规项目清理意见的通知》(发改产业〔20151494)的格尔木200万吨钢铁一体化项目,必须在落实等量或减量置换产能等要求的基础上,方可开展后续工作。对违法违规建设项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进行严肃问责。

2.依法依规退出。继续扎实开展重点行业专项对标行动,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对技改后不达标的企业或生产设备依法依规关停退出,切实为先进产能腾出能耗、资本和市场空间。

3.突出工作重点。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6号)和《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精神,集中利用3-5年时间,关闭退出煤矿14处、产能276万吨,拆除450立方米高炉、35吨电弧炉、40吨电弧炉各1座,产能50万吨。推动资源、产能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产品质量和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实现好转,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稳步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坚持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开展工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1.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由省国资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围绕债务处置、人员安置等主要问题,建立完善工作机制,细化实施步骤、目标、措施和时限要求,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首批“僵尸”企业处置工作稳妥推进。

2.摸底排查科学分类。精准摸查企业情况,建立“僵尸”企业数据库,将连续三年亏损、产能利用率低于50%或停产半年以上、无力偿还到期负债(主要指银行借款)且持续一年以上等三类情况的企业纳入数据库。国有“僵尸”企业数据库由省国资委牵头负责,各省属国有企业配合;非国有“僵尸”企业数据库由各市州政府充分遴选甄别后,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登记入库。

3.分类处置因企施策。依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坚持分类处置、因企施策。对完全失去自我发展能力,生产停顿、亏损严重、扭亏无望、资不抵债等企业,依法实施关停出清,帮助企业轻装上阵、提升效益;对有品牌、有市场,但规模小、负担重的企业,加快兼并重组,有效增强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对具有规模、品牌和市场优势,且资产质量、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强化管理,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对具有发展潜力,但暂时性经营困难的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切实通过关停出清一批、兼并重组一批、强化管理一批、技术改造一批的处置办法,精准稳妥推进各项工作。

(三)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以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目标,提高淘汰标准、加快淘汰进程。

1.加大政策引导。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我省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加快研究“十三五”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思路。积极指导市(州)、园区分年度分解落实淘汰目标任务,实现区域内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机遇,支持电解铝、煤炭、铁合金、电石等重点行业企业,主动淘汰退出低效落后产能。

2.提高淘汰标准。制定执行更加严格的能耗、物耗、水耗、生态环保、安全生产、技术准入标准和强制性淘汰标准,对存在超标用能、产品质量不合格、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超标排放等问题,经整改仍不达标的企业或生产装置予以淘汰。鼓励各市(州)政府结合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因地制宜研究执行高于省级及国家标准的淘汰目录。

3.强化监督考核。定期公布市(州)政府年度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完成情况,强化社会监督和目标考核,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四)稳妥安置企业职工。把职工安置作为“去产能”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企业主体作用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多措并举做好职工安置,切实为推进各项工作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1.制定职工安置方案。指导企业加快制定完善职工安置方案和风险应对预案,明确具体安置计划和资金要素保障,经职工代表大会研究讨论通过后实施。同时,强化政策宣传解释,坚决防止发生群体性事件。

2.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充分发挥企业主体责任,引导通过协商薪酬、灵活工时、培训转岗等方式,稳定现有工作岗位,缓解职工分流压力。依托稳岗补贴、富余人员安置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对符合条件的职工实行内部退养。

3.做好再就业帮扶工作。对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分流人员,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加大开发公益性岗位力度,支持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按规定发放失业保险金,符合救助条件的及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

附表:工业企业“去产能”实施方案任务项目表

附表

工业企业“去产能”实施方案任务项目表

序号

工作任务

主要内容

完成时限

“僵尸企业”处置

全省31户“僵尸企业”处置工作全面完成,企业发展活力、控制力、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

2016年至2018

1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围绕债务处置、人员安置等主要问题,建立完善工作机制,细化实施步骤、目标、措施和时限要求,确保首批“僵尸企业”处置工作稳妥有序。

2016年底

2

建立“僵尸企业”数据库

将存在连续三年亏损,产能利用率低于50%或停产半年以上,无力偿还到期负债(主要指银行借款)且持续一年以上等三类情况的企业纳入“僵尸企业”数据库。国有“僵尸企业”数据库由省国资委牵头负责,各省属国有企业配合;非国有“僵尸企业”数据库由各市州政府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登记入库。

2016年至2018

3

关停出清

企业

对青海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盐湖三元化工有限公司等18户存在产能落后,完全失去自我发展能力和市场活力,生产停顿、亏损严重、扭亏无望、资不抵债,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境污染严重、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企业,在全面评估各类风险的基础上,依法组织关停退出。

4

兼并重组

企业

通过资产收购、产权转让等方式,对青海盐湖海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都兰西钢矿业开发有限公司等8户有品牌、有市场,但规模小、负担重的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扩大经营规模,提升市场风险抵御能力。

5

强化管理

企业

对巴彦淖尔西部铜材有限公司等具有规模、品牌和市场优势,且资产质量、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引入战略投资者、提高科技投入等方式,全面推进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激发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6

技术改造

企业

对青海威思顿粉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青海西部化肥等4户具有发展潜力,但暂时性经营困难的企业,加大资金、科技研发扶持力度,推动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开展技术改造,提高有效供给能力。

化解过剩

产能

大力推进传统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力争提前完成退出钢铁产能50万吨、煤炭产能276万吨的压减目标,钢铁、煤炭、电解铝、水泥、铁合金等重点行业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2016年至2018

1

严禁新增

产能

加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管理,各级项目管理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核准备案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并不予办理用地预审、用地审批、土地供应、能评、环评审批和新增授信支持等相关业务。列入发改产业〔20151494号文件的格尔木钢铁一体化项目,必须在落实等量或减量置换产能等要求的基础上,方可开展后续工作。

2

开展专项对标活动

继续扎实开展重点行业专项对标行动,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对技改后不达标的企业或生产设备依法依规关停退出。

3

压减退出钢铁煤炭产能

集中利用3-5年时间,关闭退出14处煤矿、产能276万吨,拆除450立方米高炉、35吨电弧炉、40吨电弧炉各1座,产能50万吨。其中,2016年完成西宁特钢50万吨粗钢产能停产封存和青海煤业公司鱼卡煤矿等3处煤矿15万吨煤炭产能关闭退出工作。

淘汰落后

产能

争取淘汰水泥落后产能180万吨、铁合金30万吨、电石5万吨、碳化硅10万吨,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取得实质成效。

2016年至2018

1

制定淘汰

计划

加快研究 “十三五”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积极指导市(州)、园区分年度分解落实淘汰目标任务。

2016

2

完成年度淘汰任务

2016年淘汰铁合金、碳化硅、电石落后产能15万吨,2017年至2018年结合“僵尸企业”处置等工作,力争淘汰各类落后产能210万吨。

2016年底

3

提高淘汰

标注

制定并执行更加严格的能耗、物耗、水耗、生态环保、安全生产、技术准入标准和强制性淘汰标准。

2016年至2018

附件3

青海省工业企业“上技改”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我省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有序开展重点行业“上技改”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主要目标

通过“上技改”,引进国内外先进适应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快对现有低端的生产装备、工艺进行升级改造,促进产业向高质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发展。

具体目标:三年内每年组织实施以推进企业生产设备升级改造、促进节能减排和“两化”融合等为目标的技术改造项目200项,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00亿元以上;累计完成技术改造项目600项,完成投资7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达到10%以上。

2016年,组织实施技术改造提升项目200项,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20亿元。

二、重点工作

(一)推进新兴产业高质化发展。强化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加大国内外先进技术装备引进应用力度,积极抢占特色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

1.锂电产业。优化盐湖提锂技术,扩大碳酸锂产能,积极发展镍钴锰三元锂电正极材料,争取突破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单体电池、高功率密度超级电容及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实现产业化。

2.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铝、镁、钛、铜等金属为基础的新型合金材料,镍基下游高端合金及功能材料;推进高纯氧化铝、蓝宝石、电子级碳化硅及外延片、LED等光电新材料产业发展;加快发展聚苯硫醚、甲醇蛋白纤维等新型化工新材料。

3.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光伏光热装备、风机整机制造及零部件等配套产业。以680MN大型模锻压机试产为契机,提升大型铸锻件及基础零部件产业水平;推动石油机械、压力容器、非标设备发展,巩固高端专用数控机床市场优势,推进专用汽车、环卫设备升级换代,引进培育新能源汽车、乘用汽车制造业。

4.生物医药产业。利用现代生物提取技术,以健康品和药品两大系列为方向,加强中藏医药传承和研究,开发一批中藏药新产品、新剂型。

(二)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滚动实施“百项改造提升工程”项目,全面提高传统产业生产技术、工艺装备水平。

1.盐湖化工行业。以提高盐湖钾资源回收率和镁、钠、硼等资源的高值高效利用,延伸发展锂、镁、硼等盐湖资源下游高端产品和无机功能材料为主要方向,加快推进盐湖化工与油气化工、煤化工产业融合发展。

2.有色冶金行业。继续提高原材料就地加工比例和加工能力,延伸发展下游精深加工产业。推进冶炼副产品回收利用。提高先进钢铁和铁合金生产技术水平,发展高端特种钢材和特种铁合金。推进行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3.特色轻工行业。加强藏毯、农畜产品加工、天然饮用水、昆仑玉及民族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质量品牌建设,树立青海制造品牌形象,构建具有鲜明地域优势和高原特色的轻工产业体系。

(三)推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以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副产物循环利用为方向,以重点行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为目标,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突破和应用有色冶炼固废治理与无害化处置、冶炼废渣绿色高值化综合治理、尾矿及工业废渣中稀贵金属高效回收资源化、资源高效清洁提取及循环利用、高效燃烧和余热回收利用、生产过程节水和废水处理等关键共性技术,实施一批工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促进企业进一步降低能耗水平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实现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把信息技术融入到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管理等各环节,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产业。积极推进智能矿山、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改造,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促进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附表:2016年工业企业“上技改”重点项目表


附表

2016年工业企业“上技改”重点项目表

单位:万元

序号

企业名称

项目名称

改造内容

项目总投资

实施期限

2016年技改投资

改造后预期目标及效果

合计50

928080

507000

1

中电投西安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西宁分公司

单晶PERC高效电池工业升级项目

将目前有的200MW多晶电池生产线改造成年产400MW的单晶PERC高效电池生产线,改造后,电池平均转换率由目前18.3%提高到20.5%.组件功率从260/块提高到285/块,达到市场领先水平

16700

2016

16700

组件功率由260/块提高到285/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

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

多晶硅全厂技术改造项目

对多晶硅一、二期部分效率低下、技术相对落后的设备、设施进行改造,使用大型高效还原炉替代原有12对棒还原炉,用高效还原余热利用系统替代原有效率低下的余热利用系统

15000

2016-2017

12000

进一步企业节能降耗水平

3

青海日晶光电有限公司

铸锭炉改造项目

铸锭炉由G5改造升级为G6热场及相关生产工艺改善

2000

2016

2000

项目改造完成后,单台铸锭炉产量提60%,铸锭用电单位成本下降40%

4

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

光伏组件生产项目

在现在晶硅生产的基础上,增加组件生产工艺设备,建设400MW高效太阳能电池及组件

50000

2016

13000

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种类,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5

青海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300MW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改造项目

采用新的靶材新材料,进一步优化300MW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生产工艺,尽快建设达产

40000

2016

40000

进一步提升铜铟镓硒(CIGS)薄膜电池效率

6

青海钰能光伏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光伏支架、铝边框光伏配套项目

对利用现有生产线进行改造,形成年产1.3万吨光伏支架、光伏铝边框等光伏配件生产线及配套附属设施

15000

2016

15000

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种类,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7

平安鑫海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镍钴锰锂电池材料合成改造项目

主要改造硫酸镍溶液除油系统、三元材料溶解、制备系统建设;过滤干燥、烘干、包装、纯水系统的改造

16200

2016-2017

11500

年增产值18000万元,年增利润4100万元,改造后新加产品种类

8

青海聚能电力有限公司

工业机器人在硅太阳能组件板生产线的应用

增加工业机器人在硅太阳能电池组件板生产线中玻璃上料、电池串排版、层压前分配、削边、打胶组框、固化间进出料、测试后分选码垛等特殊岗位的应用

17219

2015-2017

4000

提高生产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改善产品质量

9

青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生产设备在工业流水线中的应用示范项目

自动化设备在顶盖焊接工序中的示范应用;工业机器人在自动注液工序中的示范应用;智能RGV搬运车在高温静置工序中的示范应用

3200

2016

3200

提高生产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改善产品质量

10

青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120安时动力磷酸铁锂电池改造项目

增加关键设备,改建现有生产线,进行120安时动力磷酸铁锂电池产业化生产

7800

2016-2017

5000

形成120安时动力磷酸铁锂电池产业化生产能力

11

青海博华锂业有限责任公司

1万吨高纯氯化钾和2.5万吨硼酸扩能改造项目

在现有中试生产线基础上,扩建年产1万吨高纯氯化钾和2.5万吨硼酸生产线

63000

2016-2017

20000

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高纯氯化钾规模化生产

12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钾肥装置挖潜扩能改造工程

现有钾肥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挖潜增产和技措技改扩能,达到500万吨/年生产规模

32000

2015-2016

15000

年增加钾肥生产能力150万吨,扩大钾肥生产规模

13

青海九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中药含片加工及中草药交易中心改造项目

在原有生产线基础上,增加生产车间及设备,形成年产5000吨中药含片加工、各类保健饮品以及保健酒水生产能力

30000

2016-2017

10000

增加中药含片、保健饮品及保健酒生产线

14

青海西北骄天然营养食品有限公司

藏牦牛示范园区建设项目

新建车间8800平方米、综合服务大楼11000平方米、物流综合配送中心5000平方米、1500吨冷藏库1200平方米,购置生产设备600台(套)

36000

2016-2017

10000

改善生产条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

15

海西冰峰矿泉水开发有限公司

30万吨瓶装矿泉水生产线

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建设年产30万吨纯净水、矿泉水生产线及配套设施

60000

2015-2017

40000

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工艺技术水平

16

青海康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青藏高原特色植物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升级项目

改造生产厂房、仓库等总建筑面积6.89万平方米,购置设备144台(套),建立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建成硬胶囊生产线(年产1.5亿粒)1条、软胶囊生产线(1.5亿粒)1条、粉剂生产线(1亿袋)2条、口服液生产线(50万支)1条、片剂生产线(1亿片2条),Fruii果汁饮料生产线(50万瓶)1条,并通过GMP认证

51000

2016-2018

15000

改善生产条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

17

青海绒业集团有限公司

针织服装生产线项目

在现有生产线基础上,引进电脑横机等生产设备,实现年产针织服装100万件生产线

20000

2016

20000

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

18

青海制药厂

整体搬迁改造项目

青海制药厂整体搬迁至园区,采用先进生产装备、工艺建设麻药及麻药复方制剂生产基地

40000

2016-2017

15000

改善生产条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

19

青海银河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赛络纺生产线技改扩能项目

对原2万锭环锭纺生产线进行改造,提高产品档次。通过购置清梳联2台套、并条机12台、粗纱机6台、细纱机20台。新建厂房5000平米,改造辅房1200平米

5100

2015-2016

5100

新增销售收入6800万元,新增利润800万元。推动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20

青海夏都医药有限公司

葡萄糖注射液及六味藏红花胶囊改造项目

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改造,形成年产5000万袋烟酰胺葡萄糖注射液生产能力

16000

2015-2016

8000

新技术操作简便,生产周期短,污染少。通过采取新技术,改善企业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1

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

粮醅集中润料站、青稞酒酿造工业自动化应用技改

改变原有的分散润料方式,实施集中润料,统一供料; 将原有人工装甑、出锅摊凉等人工操作工序改为机械装甑、出锅摊凉操作,减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10600

2016-2016

10600

改善原酒品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原料和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22

青海珠峰冬虫夏草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青海省冬虫夏草菌丝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

总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购置相关检验检测设备43台(套)

4000

2016-2017

2000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企业技术研发、检验检测能力

23

青海藏羊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藏毯后整理生产技术改造项目

购置焙胶剪毛机、干洗机、剪花机、开毛机等后整设备22台套

5800

2016

5800

提高后整理装备水平

24

青海博川矿业开发有限公司

石膏粉生产线技改项目

高强粉蒸压釜改造、工艺流程简化

1500

20152016

1500

提高产量,缩短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

25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格尔木炼油厂

格尔木炼油厂国Ⅴ汽油产品质量升级改造项目

新建90万吨/年催化原料预处理装置、0.8万吨/年硫磺回收装置和80t/h溶剂再生装置3套装置以及配套的油品储运、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

110000

2016-2020

10000

提高汽柴油油品质量

26

青海中航资源有限公司

马海矿区钾肥技改项目

项目主要对原有单一生产氯化钾车间进行技术改造,达到年产氯化钾 10 万吨,硫酸钾镁肥 10 万吨,硫酸钾3万吨的产能规模,配套建设 10 万吨钾肥造粒车间

33369

2015-2017

16000

总能源利用率为0.52%,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为 46.6kgce/t,比项目改造前减少6.06 kgce/t,下降 11.51%。能效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7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海虹化工联二脲装置改造

氯碱系统改造、水合肼车间改造、联二脲车间改造、仪表自控改造及车间维护等

6500

2015-2016

6500

联二脲产能稳定在5万吨/

28

青海云天化国际化肥有限公司

循环流化床锅炉氨法脱硫及产品升级改造项目

回收二氧化硫1526t/a、产生液体硫酸铵(<35%)的量为8996t/a,建设10万吨新型硫基复合肥生产线

6402

2015-2016

5700

提高二氧化硫回收效率

29

青海盐湖海纳化工有限公司

扩能改造、燃煤锅炉烟气收集设施脱硫脱硝升级改造及粉尘治理项目

建设EPVCCPVC生产线各1条,烟气收集设施脱硫脱硝改造,原料场全封闭,建设密闭管状皮带运输长廊

17000

2016

17000

进一步提升烟气的脱硫脱硝效果

30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烟气脱硫脱硝减排工程

化工分公司热电厂一期3250t/h CFB锅炉和二期4480t/h CFB锅炉烟气脱硫脱硝除尘减排装置改造

21000

2015-2016

21000

项目实施完成后可减排SO22679.83t/aNOx6759.28t/a

31

青海发投碱业有限公司

锅炉系统、废液管线系统、化工生产装置系统、煅烧车间凉碱统计、热电车间5台锅炉脱硝技术改造项目

5台锅炉原有的光管式省煤器改用H型鳍片式省煤器;对全厂用热设备蒸汽管线进行防腐和保温改造;对废液排放场延伸段、热电车间输煤系统、电气主控室直流系统、热网减温减压器、锅炉减温水调节门进行技术改造,对石灰车间窑气电除尘和取样管线进行系统技术改造;对包装车间7台检选机和金检机、码垛区通风和采暖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对化工生产DCS系统升级改造;对化工生产真空机DCS控制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对重灰凉碱系统加装6台粉体流,对蒸汽管线加装疏水阀85台回收冷凝水,对轻重灰燃烧炉托辊加装23台自动油泵进行技术改造

10620

2015-2016

10600

进一步节能能耗水平,增强设备使用效率,提高化工生产自动化控制程度,降低员工劳动强度,锅炉烟气中NOX排放标准<100mg/Nm3,达到环保部门排放标准

32

青海盐湖佛照蓝科锂业股份有限公司

年产1万吨碳酸锂装置优化重组改造

改造现有吸附塔24台,对装置优化重组后该部分闲置塔16台改造用于吸附塔(其他8台闲置塔用于锂洗、脱吸储罐)。合并吸附区第一、二大组锂洗罐区,合并吸附区第四、五大组锂洗罐区。优化重组吸附剂车间粉料干燥线,整合吸附剂粉料工序上料、破碎、干燥线,改造选用自动一体设备(含自控),改善原工序纯人力运料、破碎、干燥现状。优化沉锂装置区的结晶器和包装设备,增加碳酸锂细晶回收装置一套和碳酸锂自动包装线一套

6300

2015-2016

6300

建成后新增吸附区产能2400t/年,除去损耗,折合碳酸锂产品约1920吨,新增利润约3500万元

33

民和天利硅业有限责任公司

超洁净低能耗硅铁矿热炉及烟气余热发电项目

项目占地约300亩,新建4×50000KVA硅铁矿热炉,年硅铁产量20万吨;配套建设440/小时余热锅炉,215MW余热发电机组,年发电量约3.2亿度

98000

2016-2018

20000

产品冶炼电耗不大于6400Kwh/t;烟气排放浓度低于10毫克/立方米;水资源实现循环利用,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内行业领先水平

34

青海百通高纯材料有限公司

青海百通矿热炉全自动加料试点示范项目

使用控制变频装置、利用结构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传热分析和磁场分析等技术

4815

2014-2016

2000

提高配料精度和产品质量;减少作业人数;改善工作环境;增加经济效益

35

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

第一炭素厂焙烧炉及环保改造项目

三期焙烧炉及其净化系统进行改造,一期焙烧及其净化系统改造。四期在现有净化系统附近新建一套电捕加干法串联的净化系统,除部分烟道(原预除尘前管路)和烟囱外,其余设备为新增

10611

2015-2016

7900

每年可节约总成本费用1227万元,节约标煤8533.1tce

36

青海百河铝业有限公司

百河铝业节能改造项目

研发双平衡节能型铝电解槽热平衡的炉膛内衬结构及电解槽进行双阴极钢棒改造、电解车间余热回收系统改造

47000

2016

47000

进一步节能降耗水平

37

青海西部镁业有限公司

10万吨高氢氧化镁及7.5万吨下游产品项目生产装置设备工艺技术改造升级工程项目

氨压缩机加装变频器2台;动加装变频器2台、引风机加装变频3台;锅炉车间引风机及鼓风机变频器6台及配套设备消谐装置

7050

2016-2017

5000

通过加装变频器能耗可降20%,全年可节约能源12787200KW/h

38

中盐青海昆仑碱业有限公司

中盐青海昆仑碱业产业升级及节能增效技术改造项目

新增轻灰煅烧炉在煅烧厂房6#煅烧炉旁边及轻灰原厂房东侧增加型号为Φ3000×34000mm)的轻灰煅烧炉一台,增加相应的配套设备储水槽1台、第一闪发器1台、第二闪发器1台、炉气分离器1台、热碱液塔1台、炉气冷凝塔1台、炉气洗涤塔1台、重碱分配皮带1条、轻灰集合刮板6条等配套设备,新增加厂房一座,以及增加进气、出气、进出液管道、阀门,相应的控制系统和需要的仪表

2503

2016

1500

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释放产能至125万吨/年,本项目建成后,实现全年减亏7264.31万元。

39

青海博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低压无功补偿、电机变频技术改造、余热利用项目

5台矿热炉建设5套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对300KW以上大功率电动机进行变频技术改造;分别淘汰10T一台、6T两台、4T一台燃煤锅炉,自行设计安装4套供暖系统装置。

2300

2016

2300

全年可实现节能折合标煤7817tce,年可减少烟尘排放1104吨,减少炉渣排放1380

40

青海省万益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医药仓储物流信息化改造项目

改建现代化医药仓储物流中心20500,建设可储存药品及医疗器械30万箱信息化平台

2430

2016-2017

1500

加快企业的物流及信息化建设,满足企业的产品需求

41

青海创新矿业开发有限公司

磷酸浓缩和磷铵改造及低变质煤裂解及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项目

增加球磨机系统一套以及浓密机系统及废硫酸回收系统;改扩建60万吨/年兰碳工程,一期20万吨/年,二期40万吨/年。原设计合成氨二期8万吨采用富氧制气固定床,因海西地区无烟煤较少,改造为烧兰碳,兰碳系统原料为烟煤,副产的焦炉煤气经净化、精制后作为合成氨的原料气

12298

2016-2017

7000

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实现节能降耗

42

青海高原牧歌乳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PLC控制系统的产品可回溯平台

增加无线式信息传输设备,无线式信息采集设备

1100

2016-2017

800

PLC净乳系统平台上收集、采样信息,提高生产效率及智能化水平

43

青海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物联网的智慧矿山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研究及互联网+应用示范

该项目重点围绕企业安全保障、精细化生产智能管控、防灾减灾等方面的信息化需求,研究智慧矿山防灾减灾关键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智慧能源应用示范

2757

2016-2017

1200

提升矿山信息化水平

44

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锡铁山铅锌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

监控系统、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紧急避险室建设;地压监测系统建设;生产调度指挥中心集成显示

800

2016-2017

400

提升矿山信息化水平

45

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

多晶硅生产信息综合管理平台

自主开发一套全新的现代企业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包括企业ERP管理平台和工厂DCSSIS系统平台,将各个平台数据进行深度整合,实现数据实时、准确流通和资源优化

19700

2016-2017

10000

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46

青海晶煜晶体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以太网技术远程集中监控蓝宝石生产的示范与应用

该项目通过互联网技术将车间内各单台设备的显示参数远程集中传输到车间的控制中心作集中显示,由操作人员实时针对不同设备作出相应的调整指令并经由网络传回各台长晶炉作出实际调整,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有效保障了蓝宝石晶体产品质量

2600

2016-2017

2600

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47

青海盐湖海纳化工有限公司

熟料生产线APC专家控制系统

APC专家控制系统在水泥熟料生产线中的应用

806

2016-2017

800

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48

青海中信国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盐湖化工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

开发盐湖物联网业务应用系统、设备运维系统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在盐湖化工行业的示范应用,辐射带动现代化盐湖化工生产的转型升级

700

2016-2017

500

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49

青海藏羊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网络技术建设及销售平台项目

该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网站建设、网站维护、网络营销培训、关键词优化、搜索导入等;平台搭建、数据管理、技术培训、技术维护、服务器租赁、服务器托管、客户端维护、移动APP开发与应用、国际结算与运输服务、多语言界面开发;独立运营服务器、运营团队、产品开发

2300

2015-2016

2000

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50

青海五三六九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果洛州久治县牦牛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平台建设项目

建立标准化牦牛肉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服务平台,实现牦牛肉产品从原料到成品直至消费者的全程追溯监管

1000

2015-2016

1000

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附件4

青海省工业企业“降成本”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我省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降低工业企业生产成本,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降成本”,推进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显著改善,负担进一步减轻,生产经营成本回归合理,盈利水平逐年提升。

具体目标:三年内全省企业累计减负约200亿元。其中,2016年累计减负约70亿元,2017年累计减负约70亿元,2018年累计减负约60亿元。三年年均降幅3%左右。

二、重点工作

(一)金融创新降成本。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积极稳妥推动金融创新,支持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切实缓解工业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1.降低融资成本。建立常态化银企对接机制,引导各银行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切实减轻企业利息负担。规范企业融资的担保、评估、登记、审计、保险等中介机构收费行为,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和“过桥”环节。协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企业金融服务主办行制度,对暂时困难但前景看好的企业实施差别化信贷支持政策,做到不抽贷、不压贷、不限贷。

2.创新融资机制。发挥好青海资产管理公司作用,运用青海省产业发展基金撬动160亿元社会资金,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稳妥推进我省“债转股”工作,结合“投贷联动”逐步降低高成长性贷款企业杠杆率。积极推广专利权质押、商标权质押和排污权抵押贷款等融资创新。加大对工业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辅导培育力度,对成功在主板市场实现上市融资的企业,按其融资规模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成功在创业板、中小板、新三板及区域性场外市场实现上市或股权挂牌交易的企业,给予适当奖励;对采取信托、票据、发债、基金、资产证券化等直接融资,且融资额70%以上用于省内投资的企业发生的中介费,按20%给予补助。

(二)生产要素降成本。坚持市场决定价格,引导工业企业用户与供应方通过协商、交易平台竞争等方式确定价格,降低企业生产要素成本。

1.降低物流费用。推动铁路企业与运输客户之间进一步加强联系,实现企业原材料与产成品运输的直接办理,减少中间不合理的物流环节。积极协调铁路企业接受客户支付铁路运费部分使用银行承兑汇票。实施工业产品公路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继续对海西地区工业企业合法运输车辆给予减收50%车辆通行费的优惠。对支持工业企业产品公路铁路运输任务突出的物流企业的产业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取消到期和不符合规定的公路收费项目。鼓励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先行先试“零库存”高效管理模式,降低综合物流成本。

2.降低用能费用。积极推进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在电力直购市场化交易中,推动电解铝企业用电价格与铝价联动,逐步扩大参与直接交易电力用户和发电企业范围。争取国家层面尽快建立藏区电力普遍服务补偿机制。

.降低用气成本。协调落实工业用气市场化改革有关措施,采取省、市、州三家共担方式,每年设立3亿元“气字头”企业恢复稳定生产补助资金,用于补助海西地区“气字头”企业及涩宁兰管道调峰企业。

4.降低土地费用。实行有保有控的产业用地政策,合理确定地价水平,创新企业用地模式,鼓励采取长期租赁、租让结合、先租后让等方式,鼓励企业利用存量土地、荒废地开展技术改造、盘活土地资源。

5.降低人工费用。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进一步阶段性降低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费率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将稳岗政策扩大到所有生产经营困难企业,对困难企业视情况允许缓缴半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

(三)企业挖潜降成本。加强企业配套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向管理和创新要效益,充分调动企业降成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自主创新降成本。实施科技型和高新技术企业“两个倍增”工程和科技“小巨人”计划,对新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和30万元奖励。对主动淘汰且按要求全面完成关停拆除任务的企业,按规定标准给予奖励补助。

2.强化管理降成本。引导企业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抓好企业生产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供应链管理,加大技术改造,通过内部挖潜降低生产成本。

3.优化配套降成本。2018年底全省新建标准厂房50万平方米,向企业微利出租或按土地出让合同约定分割转让。通过“订单式”职业培训向企业输送技术人才。为企业引进的高端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公租房。对引进的经认定的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在青工作满3年后,每年给予2万元的专家补贴或享受政府津贴;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按70%予以补贴。

(四)简政放权降成本。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转变职能,取消和调整一批制约经济发展、束缚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的行政审批事项,更好地激活企业的发展活力。

1.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巩固2015年以来国家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专项行动成果,认真落实国家新一轮正税清费工作部署,严格执行国家取消和停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转变职能,全面推行权责清单制度,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行政审批时限全部缩短至15个工作日内完成。

2.减少企业税费负担。落实“营改增”全面扩围等结构性减税政策,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兼并重组给予契税、土地增值税等税收优惠,严禁向企业重复征税、征过头税、提前征税。在20171231日前,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0万元(含)以下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并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继续免征增值税、营业税;对按月纳税的月销售额或营业额在10万元以下的缴纳义务人,免征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停止征收价格调节基金。取消我省原生态矿产品生态补偿费,落实资源税“从价计征”政策。

(五)两化融合降成本。通过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消除瓶颈、补齐短板,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1.推进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面开展网上并联审批,大力推行电子营业执照,2017年底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工商登记、纳税申报电子化。

2.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每年安排6000万元青海省信息化服务专项资金,支持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两化融合应用深度,加快主要设备、工艺流程的智能再造,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附表:工业企业“降成本”实施方案任务项目表

附表

工业企业“降成本”实施方案任务项目表

序号

工作任务

主要内容

完成时限

金融创新降成本

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积极稳妥推动金融创新,支持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切实缓解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2016年至2018

搭建高效融资平台

建立常态化银企对接机制,引导各银行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和“过桥”环节。

2016年至2018

创新金融服务方式

发挥好青海资产管理公司作用,运用青海省产业发展基金撬动160亿元社会资金;稳妥推进我省“债转股”工作,结合“投贷联动”逐步降低高成长性贷款企业杠杆率;加大对工业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辅导培育力度

2016年至2018

生产要素降成本

坚持市场决定价格,引导工业企业用户与供应方通过协商、交易平台竞争等方式确定价格,降低企业生产要素成本

2016年至2018

降低物流费用

推动铁路企业与运输客户之间进一步加强联系,实现企业原材料与产成品运输的直接办理,减少中间不合理的物流环节;取消到期和不符合规定的公路收费项目

2016年至2018

降低电力费用

积极推进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在电力直购市场化交易中,推动电解铝企业用电价格与铝价联动,逐步扩大参与直接交易电力用户和发电企业范围

2016年至2018

降低用气费用

协调落实工业用气市场化改革有关措施,采取省、市、州三家共担方式,每年设立3亿元“气字头”企业恢复稳定生产补助资金

2016年至2018

降低土地费用

实行有保有控的产业用地政策,合理确定地价水平,创新企业用地模式,鼓励采取长期租赁、租让结合、先租后让等方式,鼓励企业利用存量土地、荒废地开展技术改造、盘活土地资源。

2016年至2018

降低人工费用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进一步阶段性降低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费率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2016年至2018

企业挖潜降成本

鼓励和引导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向管理和创新要效益,充分调动企业降成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16年至2018

1

自主创新降成本

实施科技型和高新技术企业“两个倍增”工程和科技“小巨人”计划,对新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和30万元奖励

2016年至2018

2

强化管理降成本

抓好企业生产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供应链管理,加大技术改造

2016年至2018

3

优化配套降成本

2018年底全省新建标准厂房50万平方米

2018年底

简政放权降成本

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转变职能,取消和调整一批制约经济发展、束缚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的行政审批事项,更好地激活企业的发展活力

2016年至2018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全面推行权责清单制度,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行政审批时限全部缩短至15个工作日内完成

2017年底

减少企业税收负担

落实“营改增”全面扩围等结构性减税政策,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改制重组给予契税、土地增值税等税收优惠,停止征收价格调节基金。取消我省原生态矿产品生态补偿费,落实资源税“从价计征”政策。

2016年至2018

两化融合降成本

通过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消除瓶颈、补齐短板,提升生产率

2016年至2018

推进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2017年底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工商登记、纳税申报电子化

2017年底

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

每年安排6000万元青海省信息化服务专项资金,支持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两化融合应用深度

2016年至2018


附件5

青海省工业企业“防风险”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我省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做好工业企业防范化解风险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工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风险监测,着力化解融资债务风险,确保重点企业整体扭亏、改革脱困,严密防范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具体目标:三年内全省工业企业融资债务风险得到有效防范,资金流动性增强,负债率下降,将风险化解在“少损失、防蔓延、快处置、保稳定”的可控状态。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产成品存货周转期普遍缩短,资产负债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力争控制在66%左右;省属出资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力争控制在65%以下,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达到101%

2016年,省属出资企业资产负债率力争控制在67%以下,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达到101%2017年,省属出资企业资产负债率力争控制在66%以下,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达到101%

二、重点工作

(一)创新防风险工作机制。建立防风险监测和信息通报机制,金融各行业监管、主管部门切实履行一线把关的职责,加强与省有关部门以及地方政府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强化日常监管,通过监督检查、风险排查等途径,及时发现问题。

1.建立金融机构信息反馈制度。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对重点企业贷款不再续贷或续贷时间周期超过三周时,需在企业贷款到期前20个工作日,向省经济信息化委(省国资委)、省金融办、人行西宁中心支行等相关部门进行反馈;企业无力偿还贷款,需要担保企业代偿资金时,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需提前20个工作日,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国资委)等相关部门进行反馈。

2.建立企业及时报告制度。各企业对生产经营和资金运行中发生的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要及时报告,主要包括:企业贷款到期而无力续贷;企业资金和信贷方面出现突发情况,造成企业出现财务风险;企业生产要素供应短缺,危及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非正常停产,发生重大事故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

3.建立各级风险监控制度。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企业融资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明确分管领导,落实部门或专人负责相关工作。各地区要切实承担起属地责任,发挥基层基础作用,积极调动各方资源,主动开展风险企业排查工作,加强指导和协调,积极应对,努力将风险隐患防范在萌芽阶段,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二)优化融资政策环境。要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金融支持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差别化信贷政策,支持、引导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强授信机制、业务流程、产品开发等领域的创新,积极改善金融服务。

1.改进信贷管理方式。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内部配套制度,制定合理的贷款期限、还款方式、自主续贷等具体办法,减轻企业还款压力,降低资金周转成本。运用循环贷款、年审制贷款等业务品种,采取分期偿还贷款本金等方式,减轻企业还款压力。银行业金融机构尽快完成企业融资前期授信、评级及融资批复,做到‘快审快贷’。鼓励采用‘银团贷款’的方式,加快信贷投放。积极推广知识产权和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大力推进仓单、订单、产业链融资、股权质押贷款业务。清理金融服务乱收费,降低融资成本和债务负担。

2.强化直接融资手段。支持各类股权投资基金、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以及资产管理公司加快发展,注重以政府产业发展基金、资产管理公司为手段参与“防风险”,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化解过剩产能、出清“僵尸企业”以及防范化解企业债务风险等方面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推动省内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资产支持票据、知识产权及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产品等进行直接融资,鼓励各地区、开发区、创业基地等组织引导具备高成长性的企业发行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积极推进“债转股”试点工作。把握国家拓展保险资金投资领域契机,大力引导保险资金以股权、债权等方式投资我省重点项目和企业。

(三)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企业要充分发挥防风险的主体作用,切实加强对未来所面临风险的全局性、趋势性研判,保持适度负债规模、提高自身资金使用效率,切实筑牢第一道防线。

1.严密把控内部风险。以保障资金平衡为重点,坚持多措并举,切实做好资金管理工作。要加强现金流入流出管理,制定资金短缺应急预案,确保资金供求动态平衡,有效防范融资债务风险。总结近期同行业企业发生的各类重大风险损失事件和典型案例,分析风险成因,汲取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杜绝类似事件在本企业发生。

2.保持适度负债规模。企业在预算编制、执行过程中,要处理好既有负债与新增负债、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负债与资产的关系,负债规模要与自身财务能力相匹配,防止过度负债;资产负债率处于重点关注和特别监控区间的企业,董事会和经营层要严格控制投资规模和债务性融资,防止负债率的进一步攀升。

3.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西宁特钢、西矿集团、盐湖集团等企业,要进一步强化资本运作,通过定向增发、债转股试点、并购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发行股权信托、引入政府产业基金等方式扩大股权融资比重。坚持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私募债券等融资方式,丰富资金来源,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降低融资成本。保持适度的融资规模,合理搭配长短期负债比例,既要降低融资成本,又要规避短期偿付风险和集中到期风险。省属国有企业要积极引进央企、大型民营企业等合作伙伴,通过产(股)权转让、增资扩股、资产重组、规范上市等方式,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经营机制的市场化。国有企业要积极与民营企业开展股权融合、战略合作、资源整合,发展股权结构多元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四)有效化解企业债务风险。根据监测预警信息,按行业、属地摸排涉险企业情况,梳理重点风险企业名单;评估企业风险性质,理清企业债务关系,按照“一企一策”研究处置方案,主动化解债务风险。

1.主动灵活应对。实施企业突发信贷风险会商帮扶工作机制,采用盘活存量资产、按规定减免或缓交税费、项目资助补助、国有担保公司或平台介入、切断互保链风险、协调债权银行平移担保负债,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或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充实并发挥省和州市两级企业应急周转资金等手段灵活处置企业资金链风险问题。

2.强化风险分类处置。对主业经营良好、暂时出现资金链紧张,或由于涉及担保、个别银行抽贷导致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要协调银行不简单采取抽贷、压贷、缓贷、减贷、起诉等不利于整体处置工作的行为,不搞“一刀切、急刹车”,灵活办理企业转贷;对由于过度融资、杠杆率高引发资金链风险,但产品有市场、有品牌、影响大的企业,要及早介入,采取行政协调、司法集中管辖、“企业瘦身”、市场重组等手段,加大帮扶力度。

3.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鼓励企业实施重组,通过竞争机制引入战略投资者,盘活存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对兼并重组企业,金融机构要实行综合授信,完善并购贷款业务,进一步扩大并购贷款规模,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优先股、可转换债券等筹集兼并重组资金。对于暂时困难、未来现金流有合理市场预期的企业,通过债务重组等方式有效降低其债务负担

4.加快不良贷款处置。积极稳妥做好“僵尸”企业信贷退出,督促银行用足用好现有核销政策,加快核销进度,做到“应核尽核”。落实好贷款损失税前扣除政策。发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在参与企业破产重组和债务处置中的作用。各级金融监管部门要完善风险监测体系,督促金融机构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及时处置化解风险隐患。提高案件诉讼、审查办理及处置执行效率,加快不良贷款处置进程。

5.积极做好维稳工作。建立风险化解维稳协作机制,密切关注形势变化,及时沟通相关信息,引导舆论导向,合力做好企业融资债务风险维稳工作。搭建沟通交流、协调处理的平台,对因企业风险引起的劳资、民间债务等纠纷,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及时化解、处置,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

附表:工业企业“防风险”实施方案任务项目表


附表

工业企业“防风险”实施方案任务项目表

序号

工作任务

主要内容

完成时限

创新防风险工作机制

金融监管和主管部门履行一线把关职责,强化日常监管和风险排查

20165月前

1

建立金融部门提前报告制度

各家银行对企业无力偿还贷款等情况,需提前20个工作日向省经信委等相关部门进行预告。

2016-2018

2

建立企业及时报告制度

重点企业对生产经营和资金运行中贷款到期无力续贷,生产要素短缺,非正常停产等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要及时向经信委报告。

3

建立各级风险监控制度

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要明确分管领导,落实部门或专人负责。各地区承担属地责任,通过基层开展风险企业排查工作,努力将风险隐患防范在萌芽阶段。

优化融资政策环境

落实差别化信贷政策,支持、引导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强授信机制、业务流程、产品开发等领域的创新,积极改善金融服务。

2016-2018

1

改进信贷管理方式

鼓励银行机构通过合理设定贷款期限、创新还款方式、开展自主续贷、循环贷款、年审制贷款等方式减轻企业还款压力,缩短企业融资链条。

2

强化直接融资手段

支持各类基金发展,推动省内企业在银行间市场进行直接融资,鼓励各地区、开发区、创业基地等组织引导具备高成长性的企业发债。

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通过把控自身经营风险和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做好企业自身风险管控。

2016-2018

1

严密把控自身经营风险

重点企业要加强对市场风险的研判,做好风险预案,提高处置应变能力,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提供支撑和保障。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2

保持适度负债规模

根据产业周期结合发展阶段,合理运用财务杠杆,满足企业经营发展需要。处理好既有负债与新增负债、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负债与资产的关系,负债规模要与自身财务能力相匹配,防止过度负债。

3

积极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

引进战略投资者、定向增发、发行股权信托、引入政府产业基金等方式扩大股权融资比重。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私募债券等融资方式,丰富资金来源,降低融资成本。

有效化解企业债务风险

按行业、属地组织摸排、核实涉险企业情况,形成重点风险企业名单;评估企业风险性质,理清企业债务关系,提出相应处置方案。

2016-2018

1

主动灵活应对

择机启动企业突发信贷风险会商帮扶工作机制,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减免税费、资助补助、切断互保链风险、平移担保负债、引入战略投资者、企业应急周转金等手段灵活处置企业资金链风险问题。

2016-2018

2

强化分类处置

对主业经营良好暂时资金困难的企业,银行不搞“一刀切、急刹车”;对杠杆率高但产品有市场的企业,采取行政协调、市场重组等手段,进行帮扶;对产能过剩、无救助价值的企业,有序退出。

3

鼓励企业兼并重组

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完善并购贷款业务、扩大并购贷款规模。推动金融机构对兼并重组企业实行综合授信。允许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通过发行优先股、可转换债券等筹集兼并重组资金。

4

加快不良贷款处置

引导有关银行业机构加快不良贷款核销和处置进度。发挥资产管理公司等市场处置主体作用。提高案件诉讼、审查办理及处置执行效率,加快不良贷款处置进程。

5

积极做好维稳工作

建立风险化解维稳协作机制,引导舆论导向,搭建沟通交流、协调处理的平台,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及时化解、处置,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