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塑料原料

圆梦“大乙烯”

September.1
大庆日报
  乙烯是个化学名词,可在大庆市区东南角,却有一个以乙烯为“命脉”的地方,一直把这两个字当作自己的名字,这里坐落着全国知名的大庆石化。 
  3月7日,在大庆石化化工一厂和化工三厂之间的一片近8万平方米的工地上,记者看到一座座圆塔拔地而起,主要的钢结构已经成型,这里就是“大乙烯”龙头裂解装置的施工现场。 
  “大乙烯”,全称大庆石化12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对于3万石化人来说,这,是他们的希望工程、腾飞工程,也是他们的圆梦工程。
  “大乙烯”诱惑
  核心提示:乙烯是石油化工的“龙头”,其生产的乙烯、丙烯、丁二烯和芳烃是所有化工产品的最基础原料。因此,乙烯、钢铁和粮食被并称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三大重要指标。
  乙烯确实是个好东西。 
  无论是在一个人的作坊,还是在一万人的工厂,乙烯都能派上用场。 
  作为石油化工基础性原料,乙烯被称为“石化工业之母”、“工业粮食产业”,其生产的乙烯、丙烯、丁二烯和芳烃是所有化工产品的最基础原料。因此,乙烯、钢铁和粮食被并称为衡量国家经济实力的三大重要指标。 
  从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石化工业发展历程看,在经济起飞阶段,乙烯当量需求的增长速度往往是同期GDP增长速度的1.5倍左右。 
  目前,国内乙烯市场供不应求。 
  据全国乙烯工业协会统计,2005年,国内乙烯产能为787.5万吨,而当量需求为1842万吨,自给率仅为43%; 
  “十一五”期间,国内乙烯产能翻了近一番,增幅接近前10个五年计划的总和,达到了1450万吨,但当量消费量却增至2684万吨,自给率仅为54%。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乙烯产品需求将继续保持强劲势头。据预测,2015年国内乙烯当量需求为3700万吨,2020年将达到4100万吨,考虑在建及后续建设的产能,自给率也仅能保持在55%左右。 
  乙烯项目创造的经济效益颇为可观,以茂名石化百万吨乙烯项目为例,仅在2006年9月建成投产的一年时间里,每日就可创造3700万元利润和1400万元税收,投资回报率超过30%,“10天赚来一座‘大型企业’,三年赚回一个‘大乙烯’”。 
  同时,乙烯能够保障并拉动下游产业发展,其超长的产业链渗透到纺织、服装、汽车、电子、建材、塑料和化工等许多行业,可带动塑料加工、石油树脂、医药制剂等多条下游产品链。 
  据专家测算,乙烯装置对下游产业的直接和间接拉动效应比达到1:50,这是所有炼化产业中对下游拉动效应最高的一个产业。 
  金光四溢的乙烯“钱途”,照亮了“大乙烯”前程。
  “大乙烯”梦想
  核心提示:大庆石化1962年建厂,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曾经有过辉煌的一页。现在的乙烯装置虽经几次改造,产能达到了60万吨/年,但乙烯规模只能算达到了国内平均水平,建设大乙烯一直是几代石化人的梦想。
  这是一个梦,是大庆石化几代人共同的梦。 
  1962年,大庆石化建厂。 
  1988年,大庆石化30万吨乙烯工程全面建成投产,成为我国最早的乙烯生产企业之一。 
  那时的大庆,乙烯与石油同样辉煌,其生产能力与上海并列全国第一,产能占全国的近三分之一,每年可向国家提供有机化工原料、塑料、腈纶石化产品等56万吨,许多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然而,上世纪90年代,国内石化产业风起云涌,发展迅猛。上海、兰州等地争上大型石化项目。与我国现已投产的乙烯装置平均规模相比,毫无优势而言。 
  不进则退。进入“十一五”,国内多套“大乙烯”纷纷上马,兰州石化、独山子石化、天津石化、镇海炼化乙烯产能均达到或超过了百万吨,抚顺石化、四川石化、武汉石化等百万吨“大乙烯”装置正在建设。 
  重振雄风,“大乙烯”建设势在必行。 
  2007年6月1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关于调整大庆石化乙烯改造方案的请示》,同意对大庆石化乙烯原有80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并线建设年产60万吨乙烯,使乙烯年总生产能力提高到120万吨,总投资129.5亿,让大庆石化再次成为“中国的乙烯航母”。 
  2009年9月,“大乙烯”工程正式全面开工建设。 
  2010年,工程完成了地下主要设备基础施工,超限设备安装及裂解炉辐射段钢结构吊装就位,完成投资47.6亿元,占总投资的36.8%。 
  2011年,是“大乙烯”工程的安装年、决战年,计划完成建设投资70.9亿元,占总投资的91.5%,年内实现主体生产装置基本机械竣工,主要工程及辅助设施建成中交。 
  “大乙烯”工程指挥部裂解项目组副经理马庚瑜,“十分幸运”地参加过乙烯48万吨、60万吨两次改扩建工程,他指着工地上正在“挑战”冻土的4台机械镐告诉记者,今年工程已全面复工,现已有近千名工程施工人员进驻工地,土建工程5月末会基本完成,裂解炉11月之前会全部建成。 
  正如大庆石化公司总经理王德义在“大乙烯”工程2011年攻坚战誓师大会上所说:“‘大乙烯’寄寓着几代大庆石化人振兴企业的希冀和热望,承载几代大庆石化人生存发展的追求和梦想。而今这一愿望即将在我们的手中变为现实,希望之光即将在大庆这片光荣而神奇的土地上冉冉升起。”
  “大乙烯”亮点
  核心提示:大庆石化大乙烯在中石油系统率先应用自主开发工艺包建设,并积极采用国产化装备,是国产化技术的“第一个吃螃蟹者”,对于国家和中石油来讲,政治意义都十分重大。
  乙烯虽然是石化行业的龙头和核心,但多年来,中石油系统的乙烯工艺包始终被国外技术所垄断,耗资巨大。 
  让中石油拥有自己的乙烯工艺包,这成为大庆石化挂在心头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2009年,这个愿望终于成真。 
  这一年,大庆石化与寰球工程公司合作开发了乙烯装置工艺包,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乙烯装置工业化成套技术,扭转了中国石油在乙烯技术上的落后局面,一举打破了几十年来的国外技术垄断,节约了上千万美元的技术引进资金。 
  这是一套在全国也有影响的技术开发项目,不仅被中石油列为加快自主创新步伐的示范项目,还作为国家863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列入“十二五”规划。 
  “这项工程是我们的‘争气工程’、‘创新工程’,我们一定要把握时机,争取按计划、保质量完成。”2010年11月16日,中石油集团公司总经理蒋洁敏到大庆石化调研,在12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建设现场说出这样一席话,令大庆石化人备受鼓舞。 
  大庆石化公司总经理王德义则兴奋地说,大庆石化大乙烯在中石油系统率先应用自主开发工艺包建设,并积极采用国产化装备,“可以说是国产化技术的‘第一个吃螃蟹者’”,“如果能够在2012年用国产化技术把装置建成、开起来,那么我们就在中国乙烯建设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3月7日,在龙头装置开工准备办,化工一厂工艺副总、39岁的金海峰告诉记者,由于大乙烯在中石油首次应用国产工艺包,还没有成熟的操作流程,为了保证明年的开工和生产顺利进行,从去年10月起,相关技术人员就已入驻建设现场,目的就是编写工艺流程,提前进行开工方案准备。 
  金海峰和他的团队加班加点,“大年初三就开始上班,几个周末都没休息”,目前已经完成了操作手册400多页、操作规程600多页。 
  正像大庆石化公司党委书记郑怀义所说,大庆石化已吹响49年来最响亮的一次进军号。
  “大乙烯”力量
  核心提示:大庆正处在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以大乙烯为龙头的石化产业,是大庆经济“可催生释放的内在动力”之一,是大庆最具优势、最富潜力、最有拉动效应的接续产业,是大庆从石油城向石化城转型的强力引擎。
  石化产业作为大庆经济“可催生释放的内在动力”之一,是大庆最大的接续产业。 
  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0年,我市规模以上石化工业实现增加值360亿元、增长27.8%。 
  而大庆地方石化企业也在长期与国有大型企业共舞中逐渐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2010年大庆石化行业千亿元身家中,有750亿元来自大庆石化、大庆炼化,其余250亿元则来自这些大庆地方自己的石化企业。 
  越来越强大的大庆地方石化企业现拥有装置203套,可生产150多个品种、500多个牌号产品,形成集炼油、化工、化纤、塑料为主体的化工产业群。同时拥有燃料成品油、润滑油、合成树脂、腈纶纤维、合成橡胶、油田化学品、有机化工原料、化肥等8大石化产品生产基地。 
  目前,大庆地方石化企业发展到719家,增长20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91家,增长63家。近30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亿元。 
  石化产业的规模决定了它的市场竞争力。上述这些数字,在“大乙烯”建成后,将有可能实现成倍数的增长。 
  据估算,“大乙烯”建成后将形成对周边地区的强大带动效应和聚集效应,促进乙烯后加工和精细化工等产业的蓬勃发展,可以带动几十亿乃至几百亿元的后加工产值,成为大庆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大庆高新区兴化园区毗邻大庆石化,这里也是得益大乙烯项目“榕树效应”最为突出的地方。大庆石化生产的60种151个牌号的石油化工产品为园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原辅材料,园区企业生产的催化剂、添加剂和各类助剂在大庆石化和大庆油田上又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园区企业与油田、大庆石化共同实现了发展的“双赢”模式。 
  目前,兴化园区以“大乙烯”建设为契机,启动了“大乙烯”吃配工业园,重点建设C5、C9综合利用等项目,集中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 
  从乙烯到聚乙烯、苯乙烯,再到各种塑料母料,再到编织袋、膜、管、塑料门窗、车用塑料、电器塑料、日用塑料……乙烯这棵大榕树的根须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长。 
  目前,大庆乙烯后加工企业已达300多家。“大乙烯”建成投产后,将更好地满足这些企业对基础化工原料的需求,对大庆及周边地区做大做强以石化为主导的接续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基础和保障作用。 
  3月14日,大庆市深度谋划的120万吨乙烯“延伸增值”的一个重点项目——高新区华科公司投资5亿元的55万吨裂解C4、C5、C9、焦油综合利用项目正式开工,项目建成后将实现销售收入52.75亿元、上缴税金1.6亿元,同时将给下游产业带来100亿元的增值空间。 
  随着“大乙烯”的建设,大庆正迈向世界级千亿石化产业基地,大庆的接续产业也以更坚实的脚步走进“春天里”。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