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通用塑料

奥运能否给环保塑料一方舞台

July.25
公益时报
  在国内挣扎十年遭遇严重创伤的环保塑料商,如今只能靠出口维持生计。他们期待奥运给环保塑料一次新的生命,期待回到自己的土地上来,也等待着国人的尊重和选择。 
  3月17日至18日,“面向奥运服务的生物降解塑料研讨会”在北京创业大厦举行。宁波天安生物材料公司、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华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美国Natureworks公司等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在会场外设展台展出自己生产的生物降解塑料产品。尽管本次研讨会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企业家们依然对绿色奥运充满期待。
  国内市场:冷漠还是残酷?
  从我们日常生活对各种塑料用品的切身体验不难判断,生物降解塑料生产企业在中国的日子并不好过。各大小饭馆、零售小贩使用的一次性餐盒依然以白色泡沫塑料为主流,商场中琳琅满目的塑料产品包装上也未见到“生物降解”、“环保”之类的标识。更严重的是,掺和了碳酸钙等有毒物质的假冒伪劣塑料正四处泛滥。人们常常会抱怨买来的一次性塑料杯有一股臭味;也曾有媒体报道,武汉一儿童因长期食用有毒塑料包装的街边小吃,结果导致发育不正常;因误食有毒塑料引发胆结石、肾结石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我们国家‘东亚病夫’的帽子已经摘掉了,但现在的劣质塑料正残害老百姓的性命。我们死了无所谓,但不能让下一代又重走‘东亚病夫’的老路啊!”前来参会的武汉华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先炳感慨。
  尽管中央政府近年来对环保问题尤为关注,也制定了禁止泡沫塑料和伪劣塑料的相关政策,但政策强制性仍然不够,而且落实到地方实行起来就更困难了。
  恶劣的国内竞争环境让生物降解塑料厂商们举步维艰,十年间,当初看好这个行业的很多企业都支撑不下去关门倒闭了,还有些企业掉转头去做石油基塑料,一切都是为了生存。
  “我们厂从1999年开始投资做可降解材料,已经砸进去6000多万了,其中政府资助了500万左右。6年了,我和我的老板从黑头发做到白头发,现在每个月投入一辆宝马车,就是想做出来能让中国人在国际上扬眉吐气的材料。有人一定会说,商人投资就是为了赚钱,但我们也想为社会做贡献,想尽企业的一份责任。”宁波天安生物材料公司副总经理陈学军在研讨会上说起这番话时很激动。
  挣扎着存活下来的企业目前主要依赖出口,然而国际市场却并不这么容易进入,中国生产的可降解塑料产品常常受到怀疑和限制,并要通过严格检测。“在国内实在没法做生意,很多人明明知道那些塑料是有毒的还继续使用。也许外国人的命值钱些,中国人太多,命不值钱。”张先炳无奈地调侃道。
  价格不是主要问题
  人们有一种定向思维,认为环保的东西一定都很贵,事实并非如此。此次“面向奥运服务的生物降解塑料研讨会”上,商家们展出了自己的产品。记者了解到,这些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一次性塑料杯、餐盒和食品包装盒,其价格比普通塑料产品只贵30%。张先炳告诉记者,价格其实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如果以后有市场,他们可以扩大生产,量起来了之后,价格还可以降低;而且普通塑料的回收成本也是相当高的,污染处理的费用如果摊在产品的头上,普通塑料的价格比他们的价格还要高一些。美国Natureworks公司中国市场顾问甄光明博士介绍说,在欧洲许多国家,也包括韩国日本,要么使用可降解塑料,要么对普通塑料征收污染税,让全民为环保买单。
  Natureworks公司使用的可降解材料是从玉米中提炼出来。玉米在收获后可被加工成各种食物和饲料,其中一种加工产品是玉米糖,或叫葡萄糖;葡萄糖经过发酵后提取出一种叫乳酸的物质;乳酸再被制成粒状的聚乳酸(PLA),然后再用来制造包装品和容器;用过的PLA容器和包装品经过生物降解,堆肥后可再用于生产更多的玉米。
  这些用玉米做成的一次性塑料杯正在上海慢慢开拓市场。“研讨会”上Natureworks展台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上海的一些咖啡吧、茶餐厅已经在使用他们的玉米杯,商家会在杯子外壳上标注“环保”、“生物可降解”的字样,然后把饮品价格稍稍抬高出售。据说,消费者十分踊跃。这说明中国人的环保意识还是广泛存在的,环保产品在中国依然大有可为,只是缺少与公众沟通的渠道和与市场磨合的时间。
  武汉华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近期也打进了北京的市场,有几家五星级酒店正在试用他们的可降解产品,总经理张先炳在畅想前景的时候充满了信心。
  期待奥运契机
  近年来,“环保”、“绿色”的呐喊声越来越高。如果飞翔在太空的宇航员能听见地球人的声音的话,中国人的环保呼声一定是最响亮的。上至国务院,下至普通百姓,举国上下无人不谈环保。
  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指出,要抓好资源节约工作,大力推动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绿色奥运、科学奥运、人文奥运”已成为百姓耳熟能详的迎奥运口号。
  商家们都期待奥运盛会为可降解环保材料带来一次颠覆性的革命,期待奥运给徘徊在生死边缘的生物降解塑料厂商们一次春天。
  “我们并不指望从奥运会短短的十几天中赚多少钱,只希望借奥运的机会推广‘生物降解塑料’的概念,让大家了解、知道,除了石油做的塑料,还有一种塑料由植物做成,埋在土壤里可以完全自己分解。”张先炳说。
  这次的与会企业向奥组委提了如下三点期望: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一次性的餐具必须用可降解的;体育场馆中的一次性用品,比如太阳帽、指路牌、广告牌也必须用可降解的;最后,接待酒店必须在可降解材料上标注“生物降解”的字样,培养民众环保意识。
  Natureworks公司的产品已经在世界各地打开了局面,刚刚结束的都灵冬奥会上就使用了他们的可降解产品。但甄博士的期待远远不止于奥运,“‘绿色奥运’不能等到奥运的那一天,我们要从今天开始执行‘绿色’。我们要想做一个让人尊敬的现代文明国家,就要首先清洁我们自己,才能重建汉唐盛世!”
  “研讨会”开完了,企业家们都已各回各位,他们等待着下一轮在国际社会上殊死拼搏,也等待着北京奥组委给他们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一个鼓舞人心的答复。
  相关资料:
  何为“生物降解塑料”?
  “生物降解塑料”英文缩写为“BDP”,全称biodegradable plastics,指废弃后可以在堆肥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为的二氧化碳、水等小分子的一类塑料。这类材料最初的意图是解决石油基塑料多数无法在自然环境下消解的问题。
  普通塑料由石油提炼研制而成,虽然价格低廉且容易加工,但它的弊端也逐渐引起人们的警觉:首先,使用废弃后的塑料必须依赖高代价的工业回收才能重新变成石油加以利用;其次,全球产生的几千万吨废塑料使填埋场不堪负重,如果焚烧的话又会产生大气污染;另外,破碎后的塑料常常无法收集,长期混杂在土壤中造成肥力下降;最后,石油价格逐年上涨和全球能源危机让生产厂商开始放眼新的替代品,是否能从可再生资源中提取某种物质制成塑料呢?
  其实答案在十多年前就已经有了。“生物降解塑料”在1980年代末由欧美国家提出,后来逐渐为澳大利亚、日本、中国等亚太国家所接受。目前,美国Natureworks公司从玉米、大豆中提取聚乳酸(PLA),日本昭和电工、三菱化学从植物淀粉中提取琥珀酸来做塑料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而且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认可,在欧美、日韩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些塑料产品,源于自然,回归自然,无需工业回收就能自己分解,既大大降低了石油消耗,也省去了回收带来的种种困难和环境污染。
  我国从事生物降解塑料生产技术研究有十余年时间,其中清华大学、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科院微生物所等机构已经和企业合作进行了生产,而且核心技术并不比国外公司差。据中国塑料协会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统计,2002年时中国从事降解塑料研发和生产的企事业单位超过100家,例如在业内声誉较好的宁波天安生物材料公司、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华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