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定位:从总体来看,我们是从目前的能源体系要向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体系过渡。2050年前40年是我国能源体系的转型期,2030年的20年是我国能源体系转型的攻坚期,“十二五”是攻坚任务能否完成的关键期。
基本要求: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快能源发展方式转变,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稳定、清洁、可靠的能源安全保障。
指导方针:在继续贯彻落实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加强环保的同时,针对国内外能源发展环境变化的特点,尤其要加强清洁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发展。
重点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节能力度,提高传统能源清洁利用水平;加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利用规模;加快推进水电和核电的开发建设,积极做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转化利用,大力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统筹规划重点能源基地和跨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促进能源资源优化配置。
编者按 在国家能源局本周举行的2010年上半年能源经济形势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规划发展司司长江冰就能源“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进展作了详细介绍。另外,记者还就相关问题进行了采访,记者就了解到的能源“十二五”规划的详细情况进行了梳理,以飨读者。
石油石化:结构调整是核心
结构调整是石化行业“十二五”规划的核心。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原所长周大地近日指出,石油石化行业的结构调整主要基于两点:一是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加剧要求中国石油石化行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形成核心竞争力,到国际市场上获取更多资源;二是目前国内石化行业已经由数量短缺变为质量短缺,低附加值石化产品过剩,高附加值石化产品缺乏,因此结构调整也属必然。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白颐指出,调整企业结构、产业结构原料结构、产业布局等是“十二五”期间的主要工作。在企业结构优化方面,到2015年,形成若干个2000万吨级的炼油市场基地,全国炼厂平均规模超过600吨/年,乙醇装置平均规模达到60万吨/年以上,氮肥、农药、氯碱、纯碱、电石等传统行业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兼并重组减少企业数量,提高产业集中度,全国石油和化工百强企业销售收入占行业的比重提高到1/3,销售收入过千亿的企业达到10个以上。
调整产业结构方面,进一步提高油品环保质量,柴油、汽油比例趋于合理,可基本满足国内油品需求,乙烯下游产品专用料比例上升,品种进一步丰富。高浓度化肥比重提高到85%,子午线轮胎、离子膜烧碱、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环境友好型涂料和染料等先进产品的比重明显提升,工程塑料、氟硅材料、聚氨酯等高端石化产品自给率进一步提高等。优化原料结构方面,乙烯原料实现多元化,煤、重油制烯烃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天然气氮肥的比重有所下降,劣质煤资源和低品位矿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盐化工原料中盐卤利用比例达到80%以上,PVC中乙烯原料法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通过各种手段调整产业布局使其更趋合理。改善成品油“北油南运”状况,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产业聚集度进一步提高,建成若干个2000万吨级炼油、200万吨级乙烯生产基地、煤化工产业向原料产地集中,煤化工“全面开花”的势头得到遏制;原料产地化肥比重提高到60%,专用化肥等深加工和精细化学品向消费地集中,石化园区和石化产业集群的建设更为完善。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