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节能、环保、低碳的世博园中,你会发现化工新技术的应用是如此广泛。5月1日在上海开幕的世博会因化工新材料而显得更加靓丽,并更好地诠释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新材料应用无所不在
节能、环保、高效新材料的应用是上海世博会的一大亮点,也是化工人的骄傲。
石化行业自己的展馆——石油馆披着近4000平方米的聚碳酸酯(PC)“外衣”。与建筑同寿命的PC“外衣”和建筑物外墙之间留有空隙,形成了保温隔热的空气夹层,是极佳的遮阳板,既美观又实用。更奇妙的是,在PC“外衣”的内外还连通了数以万计的半导体照明灯,这种理论能耗只有白炽灯1/10的新型照明灯,将夜幕下的石油馆幻化为一座晶莹剔透、如梦如幻的“油立方”。
世博园区内最大的景观轴线——世博轴长约1000米,宽100米、当中错落有致地分布着6个极为吸引眼球的倒锥形钢结构,这就是“阳光谷”。世博轴的索膜结构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连续张拉索膜结构,每片膜单片面积1800平方米,总展开面积达7万平方米。索膜选用了聚四氟乙烯涂层玻璃纤维,膜材料厚度虽然仅为1毫米,但强度高,设计张力达到5吨/平方米,具有难燃、防紫外线、抗风化、高反射等特点,而且涂在表层的功能性材料使索膜具有自清洁功能。“阳光谷”不仅主体结构颇为讲究,细节之处也毫不马虎。为避免玻璃掉落造成人员伤害,其环状玻璃幕墙的两层玻璃之间夹入了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胶片,即使玻璃破碎其碎片也会与PVB胶片粘在一起。
被称为“东方之冠”的中国国家馆,由多种红色组合而成的“中国红”外立面板能够在白昼阳光折射、夜间灯光投射及不同视觉高度等条件下,形成统一的具有沉稳和经典视觉效果的红色。让“中国红”如此夺目的就是国产高性能氟碳涂料,其颜色生命期长达15~20年。采用保温隔热的聚氨酯硬质泡沫材料和保温隔热涂料,让中国馆的建筑能耗比传统模式至少降低了25%。
中国航空馆表面的聚氯乙烯(PVC)膜厚度仅为0.7毫米,却足以承受一个正常成人的体重。这种PVC膜表面还有一层二氧化钛光触媒的涂层,这种涂层在氧化反应中会产生超亲水现象,使表面不易附着脏物,从而提高了抗污性。二氧化钛光触媒能够吸收紫外光,因此可延长膜的使用寿命。另外,光触媒还能释放负氧离子,对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强大的氧化作用,使之变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净化了空气。
如果说奥运会只是木塑材料的一个预演,那么木塑材料在上海世博会上的应用则更加深入广泛和多样。花架、栈道、护栏等随处可见,就像是一个木塑材料的展览会。
此外,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项目应用了挤塑聚苯乙烯隔热保温板;瑞士国家馆的智能帷幕由大豆纤维制成,既能发电,又能降解;日本国家馆的外墙,采用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超轻膜结构,是一堵“会呼吸的墙”;芬兰馆白色“鱼鳞外墙”是新型纸塑复合材料……
穿行在世博园区,化工新材料可谓无所不在!
新技术成就绿色饮食
上海世博会期间,游客不能携带饮料和水入园,而是由世博会组织者为游客免费提供直饮水。免费饮水点的设置一方面满足了游客的饮水需求,另一方面也能让游客体验更为环保的饮水方式。
世博园区供水管道的源水由浦东临江水厂及浦西南市水厂供应,两水厂均采用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以保证出厂水水质良好。
而世博园区内的直饮水设备则通过超滤膜起到终端净化的作用,彻底滤除自来水在管道输送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世博园未来馆污水回用示范工程采用PVC合金超滤膜为材料的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它是可移动的新型污水处理装置,能对该馆生活区排放的污水以及屋面雨水进行收集和再利用,实现污水就地深度处理。该装置出水指标稳定,达到国家景观水标准,可用作冲厕、绿化用水和景观用水等。
此外,世博会期间的一次性餐具将用生物质材料——“玉米塑料”制成。不仅是一次性杯子、托盘、包装盒,世博会上使用的路牌、胸卡、磁卡等也是由源于玉米的聚乳酸材料制成,彰显了绿色理念。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