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周二独家报道的“‘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已被列为今年全国政协一号提案”的消息引起各方广泛关注。在京参加两会的全国代表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纷纷表示了自己对低碳经济的支持。他们表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使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据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人赵启正介绍,从目前收到的政协委员向大会提交的提案和发言稿来看,“低碳经济”是今年的一个非常热门的重点,也是本届政协委员提案中的关键词。在提案中,委员们提出了很多新的建议,为此他希望各媒体就此话题多加采访。
低碳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方向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是上述众多关注低碳经济的专家之一。他目前完成四篇提案中有两篇与低碳经济有关。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贺强表示,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能源消耗量大、使用效率低,严重破坏环境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彻底变革经济发展方式,依靠科技创新,走节能环保的低碳经济道路。
他进一步表示,虽然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世界各国未能就减排目标达成一致意见,但都殊途同归走上了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低碳经济之路。目前,中国已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要将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45%。“向低碳经济的全面转型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对此表示认同。他说,去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气候大会上,低碳成了发达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各个发达国家都在忙着研发新的低碳技术,这是一次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变革,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次机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使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赵启正介绍说,政协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举行了一系列活动,包括关注气候的变化、挑战、机遇和行动的论坛,和以人口资源环境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发展态势分析会,得到国家发改委高度认同,并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吸收九三学社中央提出的“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提案。
制定国家中长期低碳经济发展规划
尽管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但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提醒指出,“低碳经济”不能等同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只是“低碳经济”中的一部分,大规模上马新能源项目,将造成产能过剩。
那么,应该如何发展低碳经济问题,陈昌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表示,政府应该结合“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制定国家中长期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和路线图,明确各个发展阶段目标、途径以及重点支持领域。制定新的低碳排放建筑节能标准,鼓励开发以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为载体的科技地产项目。构建多样、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的消费体系。
贺强研究各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一种新潮流。在世界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趋势中,呈现出许多明显特征。归纳总结有以下6种:一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的;二是以节能环保为核心;三是以低碳研究为基础;四是以技术突破为动力;五是以碳交易为手段;六是以碳金融为支撑。
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陈宗兴则表示,发展低碳经济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战略转型的新方向,基于二氧化碳排放税基的碳税则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步骤和最具市场效率的政策工具。
他指出,此次农工党中央向政协提交的一份提案中建议从国家战略高度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碳税政策。由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牵头,集中并整合相关部委、高等院校等单位和研究机构的资源和力量,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能源政策的目标导向和能源战略的现实要求,综合考虑各项原则,为2013~2030年推进碳税政策提出科学可行的建议。
“建议通过制定碳税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全方位的资源与环境政策体系。总之,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建立全方位的气候变化应对机制,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他强调说。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