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年底,辽阳石化炼油线回收、柴油生产优化等改造项目陆续完成,30万吨/年高性能聚丙烯项目进入主体装置建设阶段……这些都是该公司打造大芳烃生产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
辽阳石化曾是我国四大化纤基地之一。伴随社会发展和市场变化,该公司高附加值产品少,大炼油、小化工结构性缺陷,创新能力不足,盈利基础薄弱等问题逐步显现。面对发展困境,辽阳石化大刀阔斧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芳烃特色产品,相继建成14万吨/年精己二酸、80万吨/年对二甲苯、22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等装置,实现了“大化纤”向“大炼油”“大芳烃”的完美转身。
2019年,面对行业变局和市场竞争,辽阳石化进一步落实“减油增化”措施,打好炼油“燃料型”向化工“材料型”转型升级牌。该公司先后攻克12项技术难关,使连续运行24年的柴油加工老装置成为既能生产柴油又能生产航空煤油的“两栖”装置。面对己二酸产品旺盛的市场需求,他们盘活闲置资产,实施整体检修,使曾经运行32年并停产6年的尼龙生产线全流程打通。2019年6月,辽阳石化抓住全面停产大检修的契机,实施64项短平快技改技措项目。其中,石脑油直供项目改造的完成,不仅消除了直馏石脑油输送的生产瓶颈,还补齐了化机设备、蒸汽管网和热网系统的短板。芳烃增产、增效的两项改造,预计每年可增产对二甲苯18.5万吨、邻二甲苯7.5万吨。
正在实施的30万吨/年高性能聚丙烯项目采用世界领先专利技术,可生产具有优异抗冲性、低温性和透明性的新牌号产品,进一步增加了化工产品种类和附加值,还实现了向化工下游产业链的延伸。
突破发展瓶颈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辽阳石化坚持“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优化配方、调整参数等技术攻关和创新,开发了亚光膜聚酯、高浓硅聚酯等新产品,实现了聚酯生产由纤维级向膜聚酯、功能性聚酯、高端聚酯的转变。
尤其是该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产品,逐步实现产品系列化、高端化,工艺最优化及催化剂自主化。在完成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板材及耐磨管材等领域应用开发的基础上,他们向石油内衬管、纤维及隔膜料等高端领域拓展。目前,管材、板材已经实现稳定生产及销售。
2020年,辽阳石化将利用炼化一体化优势完善和延伸化工产业链条,推进化工业务转型升级,加快推动200万吨/年芳烃扩能改造、10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双百”工程和催化干气利用、环己酮分离等“短、平、快”项目实施。同时,紧密围绕生产、设备、产品需求,该公司将集中推动“卡脖子”技术和关键技术突破,重点攻关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新品等项目。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