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面禁止进口24类固体废物 东南亚接手“洋垃圾”?
中国2018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废塑料等24类固体废物入境。“洋垃圾”主要出口国急了,那么多垃圾这下往哪“倒”?他们把眼光投向劳动密集型产业较为发达、而垃圾回收产业远未成熟的东南亚国家。
依照汤森路透基金会的判断,最受打击的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出口商。作为经济信息发布机构,汤森路透基金会说,中国2016年进口730万吨废塑料,占当年全世界废塑料进口额的56%。
国际回收局所在地,是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自我定位为全球回收行业的民间组织。这家机构的初步统计显示,东南亚国家的废塑料进口量近期迅速上升。
国际回收局估算,马来西亚2017年废塑料进口量将达到45万吨至50万吨,比2016年的28.8万吨增加超过50%;越南进口量同比上升62%达到50万吨至55万吨;泰国增幅达117%;印尼增幅为65%。
位于马来西亚柔佛州的兴业集团是这一东南亚国家前5大废塑料回收企业之一,雇有员工350人,每年可处理4万吨来自马来西亚国内和国外的废塑料。公司创始人是谢建豪,10岁时,就会在学校放假时跳上父母的小卡车,跟着他们挨家挨户“收废品”,拉回到家里院子空地,花数小时把玻璃瓶、铝制罐头、旧报纸和金属废品分拣出来。那是30多年前,如今,垃圾回收产业远远不止于“分拣垃圾”。
那时候,生意场上,收废品属于低贱行业,谢建豪的父母羞于提起。谢建豪的企业2013年获得一个国际环保大奖时,他父母的想法开始转变。谢建豪说:“我不相信有什么全球塑料污染问题,倒是存在全球性的塑料无知现象。塑料是一种具有很多隐藏价值的东西。”
不过,在东南亚国家,没有多少人像谢建豪那样,把“回收利用”当成一个大有可为的体面事业,而洋垃圾涌入东南亚构成的污染风险却实实在在,已经引起环保行业的警惕。业内人士呼吁东南亚国家收紧公共卫生和安全法规,对进入国门的“洋垃圾”严加管控,遏制非法走私有害垃圾的现象,同时加强环保监控,防止有害化学废物扩散,危害人体健康。
国际回收局的波拉德说,全世界迄今累计生产出超过80亿吨塑料,仅有9%得以回收利用,近80%遭废弃:不是填埋了事,就是抛进大海。后一种操作,不仅危害鱼类等海洋生物安全,最终也将经由食物链毒害人类。
在环保领域,各国需要自我担当,不仅在理念层面,还需要能力储备和建设;自己出产垃圾,却交由别人处置,终究不是久远之计。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