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材料在1976年便开始使用在宝特瓶,原本就是一种环保无毒材料,若经过结晶的制程便可成为高耐热PET无毒塑料。目前经过各项实验结果显示,结晶后的PET材料,其热变形温度可达196度,符合热食產品与后端烘烤、微波功能需求;且以摄氏180度的微波炉与烤箱检测后,不仅未出现变形与软化等情况,更无三聚氰胺、酚、甲醛等物质析出,预期「高耐热PET无毒塑料」未来将取代美耐皿,成为最健康的安全食品容器。
塑胶中心研发部专案主持人刘宽仁表示,PET餐具其实与国人日常饮用的瓶装水或饮料瓶同一种材质,经过结晶工程后的PET,就可以有耐高温的特性。宝特瓶因拥有良好透明性、阻绝性,被广泛使用在瓶装水与饮料上,正也因为它半结晶,因此碰上70度以上的热水时,宝特瓶开始软化,这正是因为PET的玻璃转化点(Tg)为70至80度使然。
经过结晶工程后的塑料可提高耐温特性,而结晶后的PET,以目前台湾的技术水准可以耐温到180度;刘宽仁进一步说,「将结晶后的PET餐具与美耐皿做了一连串的实验,美耐皿经过微波测试、烘箱测试、磨耗测试后分别检出11.7、12.8、31.2ppm的三聚氰胺;而结晶后的PET餐具则都未检出三聚氰胺。」这证明了结晶后的PET餐具没有任何毒性,而且其热变形温度可达196度,符合热食產品与后端烘烤、微波功能需求。
昶信塑胶执行董事高臺麟表示,鑑于平价美食大多使用「美耐皿」这种低价却有毒害疑虑的材料,昶信创立3年、针对PET进行研究,已研发出可耐高温150度至180度的PET环保餐具,经过SGS以180度的微波炉、烤箱、磨耗等检测过后,不仅无变型与软化等情况,且也没有三聚氰胺、塑化剂、八大重金属等物质析出,且已通过卫福部「中华民国食品包装材料之测试」、「中华民国食品器具容器包装卫生标准」、以及针对3岁以下婴幼儿的「幼儿使用之食品器具及容器包装卫生标准」等三大标准检测。结晶过的PET餐具问市,对消费者来说是一大福音,免于三聚氰胺及塑化剂的危害。
高臺麟还说,PET是一种热塑性塑胶,它在加热后成份不会有化学变化,因此可以反覆的模塑,可回收再使用。近年报章杂志介绍的环保纱或是国际知名足球球星穿的衣服,正是PET宝特瓶经过回收,透过一系列严谨且专业的回收工艺,再制成二次原料脂粒,进而纺成纱,台湾宝特瓶回收率高达95%,是十分安全环保的材质。
高臺麟强调,台湾的包装与塑胶產业相当成熟,由昶信研发的PET环保餐具,採用食品级无毒性的高耐热PET无毒材料,可微波加热可耐高温150至180度C,而且隔热性优良、经济实惠物美价廉,目前已通过多项SGS安全性检测,并通过中华民国食品器具容器包装卫生标准,有信心成为「美耐皿」的替代品!(工商时报)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