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就在史载2000多年前诸侯会盟的戚城,精细化工“会盟台”上嘉宾云集、精英汇聚,“2016中国(濮阳)石化产业精细化发展大会”隆重召开。
目前,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规模已位列世界第二位,但其产品大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高端聚烯烃POE等和工程塑料等许多化工新材料还不能规模生产,造成进口量居高不下。我国2015年工程塑料消费量383万吨左右,自给率为50%左右,大多高端牌号需要进口。进口树脂以高端为主,2014年进口合成树脂3215万吨。中国化工面临严峻考验,转型升级道路上的此次“会盟”能否带来转机?携手高端化精细化发展值得大家期待。
群雄“会盟”能否结束诸侯混战局面
翻开春秋战国史册,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兼并战争接连不断,文化思想空前活跃……我国经历了巨大的历史变革。如今中国化工产品市场的格局,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随时面临着“春秋战国”般洗牌。
中国(濮阳)石化产业精细化发展大会上,来自全国学术、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业界约400位嘉宾代表参加会议,深入探讨石化产业的精细化发展方向及转型升级路线。业内专家达成共识:“十三五”期间,我国石化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是加快专用化学品等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且能够替代进口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小众产品,满足细分市场对产品差异化的具体需求,实现行业转型升级。然而,石化产业面临着结构性产能过剩、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深层次问题,假如依靠低端产品无序竞争,只有一个命运——集体死亡。
综观中国化工行业发展,历来如春秋时期群雄争霸,既有“传统霸主”国有企业、地方企业,也有后起之秀的民营小公司,在很多领域,不管是资金雄厚、原料稳定的大化工厂,还是靠“一招鲜吃遍天”的高精尖小微企业,如今都面临共同的生存危机,于是“会盟”的需求日益强烈,然而“会盟”的基础是技术和原料。技术可以合作,需求可以对接,但竞争你死我活,无处不在。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如何在竞争与合作中谋划好自己的生存发展道路?这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当前,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高端化、差异化、精细化发展,加快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是行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必然途径。群雄“会盟”之后,中国高端化工产品诸侯混战的局面能否得到根本性改变,尚需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盟约”推动产品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调整结构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的行业增长点势在必行。中国化工学会常务理事洪定一介绍了化工产品高端化路线图划定的目标:“十三五”期间高端化工产品国内自给率达到60%以上;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领先型炼化一体化骨干企业高端产品比例达到70%、力争80%,中国化工集团等传统大型化企力争70%,现代煤化工企业力争50%。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在MPE膜料、POE、TPV、PVB、PC、PMMA、PEEK、BMI、AEM、对位芳纶、高档碳纤维等13种标志性高端化工产品的核心生产技术上取得突破。
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认为,石化产业的精细化发展必须依托科技创新。一是要从现有的大路货产品存在的性能不足入手,独具慧眼,锁定市场需要的高端和特殊牌号产品,通过结构和工艺创新逐步实现产业化。二是创新研发不能拘泥于单个产品,在单个产品取得突破后,必须及时扩大战果,在同一专业领域开发系列产品,形成产品树。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白颐认为,石化行业“十三五”规划首次把发展速度与GDP增速持平,定为6.5%,目的就是要以速度换取发展质量的提升,重点发展那些差异化、高价值的产品和技术。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拉动大宗化工产品需求较快增长,经济转型升级则使高端化工产品需求比大宗产品更快增长,这正是石化产品发展的空间。
破解技术和人才流失难题
一个想在高端市场立足的企业,必须拥有核心技术和关键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机会来临时“先知先觉”。在“良臣择主而事”的竞争格局下,留住人才显得非常关键。得人才者得天下,在精细化工领域,这种说法一点也不为过。“有时候,一项核心技术或一个关键人才的流失,足以让一个企业甚至产业垮掉。” 在行业工作多年的中国化工学会石油化工专委会委员王玉庆对竞争的残酷性深有体会。
“当前低油价下,精细化、高端化发展尤为重要。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石化工业在原料、技术和市场方面已具有较好的基础,同时与国家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大环境完全一致,可以说已经具备了精细化、高端化转型发展的基本条件。”他看好石化产业的转型道路,并对实施石化产品高端化转型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采取购买、合资合作、并购和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式获得关键技术,自主开发技术要选择有基础、有原料、有市场的产品及产业方向重点突破;二是上下游结合共同培育和发展市场,生产和应用企业可以组成技术联盟或利益共同体,甚至可以尝试实行混合所有制经营;三是可采取“技术秘密保护+专利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背景链接
何为高端化路线?路线图如何实施?
高端化工产品是指有较高技术含量、有较高应用性能、有较高市场价值、具有绿色可持续生态特性和受经济周期变化影响较小的化工产品。根据我国当前市场需求,高端化工产品可以包括三类化工产品。第一类为高端石化产品,包括高端通用合成材料和高性能聚烯烃材料。第二类为化工新材料,包括高性能塑料、高性能橡胶、高性能纤维。第三类为高端专用化学品(材料),包括高端传统专用化学品、新型专用化学品(材料)和高端制造专用化学品(材料)。
化工产品高端化指在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通过采用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改进产品技术服务等措施手段,降低原材料所占成本的比例,提升产品的应用性能并赋予绿色可持续的生态特性,从而实现较高市场价值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创新过程;高端化的对象主要是具有分子聚集态结构的石化、化工产品。
发改委、工信部近日发布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的通知,组织实施10大重点工程。其中关键新材料发展工程包括了PC、己二腈、PMMA、聚丁烯-1等高性能树脂,异戊橡胶及单体、丙烯酸酯橡胶、聚酯型热塑性弹性体等特种橡胶,光学级聚酯膜等功能性膜材料,芳纶、T800级碳纤维及其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等高端专用化学品的开发与产业化。在先进化工成套装备工程方面:支持芳烃联合生产装置,水煤浆气化、固定床加压气化、大型低温甲醇洗、甲烷化反应器等技术装备的开发和生产应用。
专家视点
如何提高烯烃全产业链效益?
乙烯、丙烯、丁二烯是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料,由于乙烯生产在石油化工基础原料中的重要地位,常将乙烯生产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那么乙烯及其下游丙烯、丁二烯等产品未来的机遇在哪里?我们来听听专家的点评。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原总工程师华炜认为,乙烯下游产品要加快转型升级,向高性能化、差异化发展,提高乙烯、丙烯、丁二烯等下游产品的竞争力,是传统石脑油的乙烯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
虽然世界各地区因原料资源、技术路线、市场环境、装置集中度等因素存在差异,乙烯的发展各不相同,但未来世界乙烯工业的发展将越来越受原料及市场的影响,降低原料成本或下游产品邻近需求市场是乙烯生产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开发乙烯中、副产品的利用技术,是提升传统石脑油为原料的乙烯竞争力的关键。重点做好C5资源、C9资源及以上副产品利用技术开发,提高乙烯全产业链效益。
近几年来,伴随煤化工产业的迅速发展,国内聚丙烯供应处于饱和状态, 从2012年开始整体出现供大于求的过剩局面,聚丙烯从原来的同质化的成本竞争上升到产品性能差异化竞争。裂解C4组分,除了作为燃料利用,还可用作车用液化气,液化气,还可以作为烷基化油,或作为化工原料进一步深加工,是目前深加工利用率极高、延伸产业链最广的一种原料。目前C5的综合利用有三种模式:一是初步的原料处理后直接聚合生产混合石油树脂,二是选择性加氢生产汽油调和组分,三是根据产品方案,进行组分的精细分离,生产高价值产品,应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何为三废?工业领域指废水、废气、废渣。华东理工大学田恒水教授则认为,所谓三废就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假如将它们科学处理就变成能源、资源。如米饭掉在地上变酸变臭会污染空气,而埋入土壤就变成肥料。再如猪粪,仅其臭味就有230种有机化学物质,或污染环境,或变成肥料。因为有了化学工业,变废为宝成了可能;因为有了精细化工,人类生活得更美好。据统计,化学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30%,创造了12%的GDP,能源消费量约占全国总能源量的9%, 占全国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近17%,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6%,居第一位。我国化学工业必须优先改变发展模式,通过技术创新,最大限度地解决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问题。同时,由于一些使用广泛的化学物质是剧毒物质,用低毒或无毒物质取代它们已是迫切需要。科学家一直在寻找新的环境友好型绿色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在生态环境容量有限的情况下,这些理想的替代物质,对于环境保护、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依靠精细化工产品和工艺,让油品更高效,让排放更清洁,让生态更低碳,让环境更友好……绿色低碳生态化工具有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