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管道建材

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塑料管道生产及应用大国

November.7
阿里巴巴
  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发布公告,14家塑料管材管件生产企业的产品首次进入中国名牌初选范围。这标志着中国塑管产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塑管产业在经历了20多年快速发展后,正在进入一个由追赶到超越的重要历史阶段。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塑料管道专委会理事长陈力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塑料管道生产和应用大国。陈力辉介绍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塑管产业保持稳定高速发展,产量从1990年的20万吨提升到2005年的240万吨,增幅居世界首位。建筑、市政工程、农业、通讯、电力、燃气等行业迅速发展,带动了塑管应用领域迅速扩大,目前塑管已经普及到建筑给排水、市政给排水、供暖、城市燃气输送、农村人畜饮水改造和农业排灌、电力、通讯、化工、医药等许多场合,塑管在工农业生产和百姓生活中已无处不在,被誉为城市的“血管”,形成了颇具规模的行业力量。 
  在产销量迅速增长和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的同时,大型塑管企业迅速成长起来,产业集中度迅速提升。据统计,目前业内企业已达5000家,其中产能达万吨级以上的有100家,8万吨级以上的有20家,2005年业内前20名企业销售额已占行业总量的75%。其中,一些骨干企业的品牌市场占有率较高,且年销售额达到数亿元以上,在广大消费者中具有较高的信誉和知名度。 
  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处长高立新介绍说,建设部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确立了以技术进步和推广应用为龙头促进化学建材发展的基本方针,有力地推动了塑管的产业化和应用。他认为“十一五”期间,塑管还将在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以及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节能、节地、节材、节水方面表现出不可替代的优势,塑管发展潜力依然很大。 
  陈力辉说,过去的20多年,中国塑管技术发展基本是引进、消化、吸收的追赶型模式。中国塑料原料生产引进消化了许多国际先进技术;加工设备企业在引进基础上不断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管材生产企业也在适时根据市场变化开发新产品。而且中国塑管标准体系从建立伊始,就积极采纳ISO等国际通用标准,大部分产品标准和加工技术可以紧随国际水平甚至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这一时期的发展,目标是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通过追赶,中国目前已经建立起了较完善的塑管产业加工和应用体系,从而奠定了超越的基础。 
  但在追赶阶段,引进和模仿是我们掌握先进技术的主要方式。在这一过程中,虽然也有创新,但由于追赶者的技术发展轨道是由先进者所主导,二者之间的差距可以缩小,却难以消除。陈力辉认为,随着应用市场的扩大,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趋势的加剧,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求,都要求中国塑管产业尽快完成从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到超越国际先进水平的转换。 
  陈力辉提醒,要真正实现赶超,中国塑管产业必须走出不同于先进者的自主技术发展轨道,当自己的技术在一定范围内成为主导,赶超就会实现。也就是说,必须拥有自主创新技术,才能实现世界范围的超越。自主创新虽然最初成本较高,但可避免引进技术时需支付的高昂代价,避免投产后要将绝大部分利润让给他人,从长远看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持续发展更是意义深远。企业只有通过自主创新,为自己打造一个不可复制的竞争力,才能真正掌握自身的命运,行业进步才会有持续的动力。 

【打印本文】